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论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论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分析

张梦婷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古诗作为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下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影响着古诗教学发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行策略,以期提出有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审美教育

引言: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课堂的氛围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之美,理解古诗之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问笔者即对古诗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学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四点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策略单一

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还未完全建立,对于语文的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都还很陌生。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注重纯粹的知识教学,不断的为学生讲解课文、讲述语文的技巧。这种方法固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虽然会有所提高,但语文素养和语文兴趣都不得到良好的发展。

古诗很容易激发人的美感和审美之情,但由于古诗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很难理解到古诗之审美意境。如若教师仍然只通过单纯的讲授来进行教学,很难达到让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情感的教学目标,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2、课堂氛围沉闷枯燥

语文课堂氛围沉闷枯燥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还未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中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会抑制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课堂不发言、不交流,对于其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小学生渴望交流与互动的需求不断的被压抑的时候,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就会降低,成为机械的倾听者和学习者,从而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并且陷入一种恶性的循环之中。

古诗为古人所作,其用词、句式等都与现在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古诗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营造一种自由、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兴趣愿意去学习、理解古诗,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活动、沉浸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分析和感受,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1、提高参与,体验古诗之情

古诗中的审美教育,不能仅仅层留在浅层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习中的感悟和学习后的回味。小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不高,较难理解古诗的含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朗读、扮演等课堂活动中更加深入的感受古诗,体验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雷震的《村晚》一诗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们朗读的方式。一方面,由于这首古诗中有个别生僻字,比如“草满池塘水满陂”的“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的“漪”,让学生朗读可以加深对字词字音的印象,更好的掌握古诗;另一方面,通过富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诗中“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心口吹”的悠然自得之情。

  1. 加强引导,感悟古诗韵味

古诗的一词一句都需要细细品味,而小学生的鉴赏能力不够,在读诗的过程中或许很难发现古诗之中的语词之妙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带领学生推敲词句、分析情感,深入感悟古诗韵味。

杜甫的《绝句》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句脍炙人口,其中的“飞”和“睡”字值得细细品味。按照正常的语句顺序应该理解为“燕子从融化的泥土中飞出,鸳鸯睡在暖暖的沙子上,”并且一“飞”一“睡”,一动一静,十分生动传神,而且词句十分工整对仗,体现出春意的盎然。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这种妙笔究竟妙在何处,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意趣,感受到诗中蕴含的勃勃生机。

3、沉浸教学,体验古诗之美

沉浸式教学是当代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等方式为学生带来视听上的丰富体验,更加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教学的内容。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沉浸式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古诗所表达的或悲伤、或愉快、或激动、或悲愤的情感氛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示儿》一诗充满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以及无法见到这一幕的无奈之情,这种悲愤慷慨之情是小学生很难深切体会到的。因而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搜索相应的背景故事或者影视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看影视的方式来理解这种情感,沉浸到古诗的氛围中,才能深刻的体验到这种爱国之情。

  1. 教学拓展,发挥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中的很多意象和画面是通过文字和语句表现出来的,要想深刻感受诗中的意境,需要想象出相应的画面。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加以正确引导,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在对《暮江吟》一诗进行教学时,白居易的这首古诗极赋意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涉及到“残阳”、“江”、“露”、“月”等意象,描绘出一副孤单落寞的景象。这些意象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回想自己见过的太阳、月亮、露水等是什么模样的,并且想象诗中描述的情境,感悟诗中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增强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在诗境和现实的对比中提高审美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语文教学策略单一和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要想发挥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作用,教师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且以沉浸式教学和拓展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步月.创意读写,挖掘古诗的审美意蕴[J].小学语文教学,2020(35):47-48.

[2]许育琼.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J].知识文库,2020(20):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