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黄卿

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新东小学 322100

摘要:小学班级师生关系是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影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众多因素中,班主任作为一项关键因素,其自身的师德、形象、从业态度与班级管理形式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虽然处于全面改革的进程中,但是尚未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约束,存在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身的教育效果并未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对小学生予以责罚、训斥,甚至存在急功近利、以教谋私的现象,师生关系未得到优化,且自身的师德形象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就现存的诸多问题针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展开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热点话题,单纯的从教育角度上看,成功的教育必然具备和谐性。而和谐性的关键点就是教育者与求知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氛围的融洽,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应重视学生的配合,小学班主任只有在走进小学生心灵,与之平等相处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小学生的积极配合,继而在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下实现师生关系的升华。本文将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

(一)不对等性

班主任与学生的在校生活中的平等所指的仅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而在能力水平、专业技能、生活经验方面班主任要高于学生。同时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班级氛围的融洽,与学生相处和谐,还要保证班级管理责任与义务的全面达成,不能过分的迁就学生,所以在管理方面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二)教育性

教育性主要是指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发展,此环节的沟通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相长”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反应了和谐师生关系中的沟通意义。教是班主任的一个责任和义务,而学即涵盖了学生的学习也包括了班主任向学生学习,如学习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生成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通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得以构建,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备动态性和生成性两个特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必然会对这种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环节中是动态的、持续性的。

二、构建小学班主任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班主任的自觉性

相较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在知识、经验、能力等诸多方面具备优势,所以班主任在师生关系中具备一定的主导性和引导性,只有当班主任自觉的与小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引导及管理主导的方式,才能使小学生持续“靠近”班主任,配合班主任,在班主任的管理路线上稳步向前。同时班主任的自觉性还应涵盖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倾听等,侧重于通过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和班主任“讲真心话”。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自觉的摸索每一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适宜小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式给予小学生帮助和关心,从而助力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二)有效的解决冲突

班主任在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班主任应在班级中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权威的形成并不是使小学生“怕”班主任,而是通过最佳的方式使小学生发自内心敬佩班主任,侧重于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循循善诱,并将平等与民主作为基本原则。

例如,当班主任走进教师之前发现班级一名学生“小王”公然放肆的说自己的坏话,班主任此时内心较为纠结,考虑是否对此学生进行严格的训责,但是如果班主任此时这样做,那么小王与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则会得到激化,所以面对这一冲突时,班主任可以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主动与班级小王谈话,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叮嘱小王,认识到错误就要及时的改正,班主任不予追究,小王本以为班主任会严厉的训责自己,反之班主任还询问了是否在学习上存在困难,鼓励小王奋发向上,至此之后小王内心非常愧疚,做事有分寸敬佩班主任且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从这一实例中可以明确班主任威信的建立可以是潜在层面的,班主任处理冲突事件的方式和所持有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班主任以理解、启迪、鼓励、爱护的态度,以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冲突,那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不仅优化了自己在班级内部的威信,同时与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升华。

(三)认可与尊重学生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明确小学生无论接受怎样的教育、经历怎样的生活事件,都无法在小学期间从认知水平、经验能力等方面超越自己,所以班主任应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认可,围绕小学生、善于做对比。通过对比小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给予小学生鼓励与认可,当小学生遇到困难与失败时给予其尊重,引导小学生以平稳的心境面对困难。自尊是小学生向上的动力、是小学生精神的支柱,所以班主任还应在处理小学生失败和小过错的环节中给予一定的宽容。例如在班级大扫除之后,班主任表扬班级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借助此机会向在班级中公开鼓励和赞扬“内向”、“胆怯”、“不自信”的小学生,使其更喜欢参与集体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明确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尊重、认可、包容,自觉融入到班集体中,通过感恩教育、启发教育等方式逐步引导小学生。此外班主任还应做到言而有信,从而获得小学生更多的信赖,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谐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发展及人格的建立存在积极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赵慧勇.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学周刊,2019,(17):9-10.

[2]陈彩琴.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