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历史”与“大历史”—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小历史”与“大历史”—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佬》

黄皖豫 郑爽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汤亭亭的《中国佬》通过对“我”家族中的四代华裔男性的书写、对几则神话故事的改写以及直接列出排华法案历史文献的做法来赞颂华人在美国所做的历史贡献,也再现了华人在美国被消声,被边缘化的历史。本文以新历史主义为视角,着重于“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佬》作品中的华裔男性“小历史”对美国官方“大历史”的三方面的重构进行阐述。

关键词:“大历史”;“小历史”;华裔男性;重构

一、控诉被禁声“大历史”,颂扬打破沉默“小历史”

在美的华裔男性因为受到美国种族歧视以及排华法案的约束,长期处于“被禁声”的尴尬境地,在美国强势主流文化下,他们逐渐丧失了话语权。汤亭亭在《中国佬》中通过改写神话故事、描写几代华裔男性在美的经历来控诉“被禁声”美国官方大历史,但即使在这种压迫下,仍有许多人突破禁锢,想方设法打破沉默。

首先,汤亭亭通过用直接且非喊口号式的叙事方式描写“小历史”。比如,曾祖父他们一说话,洋鬼子就拿鞭子打人:“闭嘴!中国佬,干活!”;弟弟因越南战争而去当兵,“这些受训的新兵们在吃饭时是不准说话的。”这里的“被禁声”意味着只需听从美国军队的话,弟弟被迫一遍遍重复自己美国家庭的地址,以此来让其记住自己不是来自越南的亚洲佬。那些被允许说的话也是种族歧视的表现,而不是真正地“说话”。看似平铺叙事的文字,实则是在像讲故事一样道出那些真实存在的小历史。

其次,为打破沉默,《中国佬》中的华裔男性用了直面、迂回、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策略。比如,“当洋鬼子们吼叫着催促他们干活快点,他一咳嗽作答......一个音节代表一个汉字”。后来,曾祖父和工人们在地上挖了一个洞,对着洞口说出所有想说的话就像“他们在地球上挖了一只耳朵,要把他们的秘密吐露给大地”。弟弟被不允许发出声音,但“他在饭桌旁大声说道;他要让周围的人都听到他的话,这样他自己才能记牢”。即使“被禁声”,弟弟仍用自己的方式打破沉默,虽然多为自言自语,小声嘟囔,但也是努力去反抗“禁声”规定,夺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汤亭亭在控诉被禁声美国官方大历史时,颂扬了几代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打破沉默的行为。这些努力发声的小历史是对“被禁声”美国官方大历史的反抗,也是一种重构。“作者也通过叙事的方式让美国甚至世界听到,这段历史中华裔男性的话语声音。

二、阐述雄性性别属性“小历史”,颠覆被女性化“大历史”

美国大众文化一直使用漫画手法把亚洲人描绘成渴求权力的暴君,无能的异教徒,性感的龙女,不男不女等。对此类刻板形象的描绘中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强调华人和美国白人永远不可调和的差异。在特殊的华裔“单身汉社会”中,他们被剥夺了性权利,加之他们早期很多人从事着被认为是女性才从事的洗衣店和餐馆的工作,因此在当时的白人文学、影视中,中国佬要么缺乏性能力,要么是同性恋。汤亭亭则通过叙述华裔男性几代人在美的经历小历史,颠覆华裔男性在美“被女性化”形象,重构华裔男性在美的性别属性。

性是男性雄性性别属性的一大特征,但这一特征也被“大历史”无情地阉割了。例如在“关于发现”中,男主人公唐敖为了寻找金山,漂洋过海来到了女儿国后被逮捕,“在随后的三个月里,她们只让他吃女人的食物”。作者表面是对神话故事的改写,实则是对美国把到美寻求发财致富机会的华裔男性“女性化”的性别扭曲的控诉,是对美国官方“大历史”中对华裔男性性别的阉割和去势的揭露。为了重构华裔男性雄性性别属性,文中有许多关于华裔男性性的描写,最为明显的就是阿公,“他在吊篮里”俯着身子,阴茎处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突然他高高站起,将精液射向空中。‘我在操整个世界,’他喊道。他在与整个世界性交”。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了祖父的性欲发泄,这一对着大自然的性欲发泄是在向全世界宣泄,控诉美国移民法案的不公平和歧视政策。

汤亭亭通过对华裔男性的雄性小历史的书写,重构了华裔男性的性别属性,他们不是美国官方大历史中软软弱弱的“被女性化形象”,他们是男性,是可以干着沉重的体力活,和其他男性一样,有着性欲和宣泄的欲望。这些都是作为男性性别特征,作者通过叙事为他们发出强有力的呐喊。

三、质问“大历史”照片的可信度,再现被抹去的贡献“小历史”

19世纪50年代中国人刚到达时,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还属边疆地区。据报道,早在1853年第一个甘蔗种植园建立前,就有一个中国制糖大师在1802年带着大锅和其他制糖工具,搭乘一艘从事檀香木贸易的海轮来到夏威夷。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修建中也有大批的华工。华裔男性为美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美国史书上都掩藏了这些贡献。这在文中也有体现:“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竣工了‘只有美国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功绩’。”汤亭亭通过华裔男性在美的贡献的小历史的叙事,质问所谓历史照片的可信度,重构、再现华裔男性在美的被抹去贡献历史,并通过对排华法案、条例的直接陈列加强贡献小历史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照片历来被认为是历史文献,阐述着当时真实发生的事件,为美国官方大历史提供着可信的证据。但,历史照片真的是真实可信的吗?“当洋鬼子们已经摆好姿势拍照时,对中国人的驱逐已经开始了。阿公没有出现在任何一张铁路照片上”。这张历史照片若被当作证明参与铁路建设者的证据,那么阿公等华工的贡献在美国官方大历史上实则是被抹去的。《中国佬》作为一部印证了华裔美国人在美国辛苦奋斗的历史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照片反映不出来的真实小历史的书写来质问历史照片的可信度。照片所留下来的是真实,但也只是部分真实,在照片的背后,还有隐藏着的甚至被刻意抹去的真实部分。

为了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汤亭亭不惜打破文本的叙事结构,插入法律部分,列举出从1868年《伯林盖姆条约》到1978年对华裔移民规定的条例。用法律叙述增强小历史的可信度,细数了华裔移民在美国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依据,以及华裔男性在美的被抹去贡献历史的原因何在,也正是这些约束华工的法律依据反之证明了华裔男性所作贡献的真实性。

结语

新历史主义消解掉了文学—历史的二元对立,不再将历史当作文学得以出现的精确而客观的背景,认为文学参与并构造历史,在强调文本历史性的同时更强调历史的文本性,即认为必须承认历史文本也具有文学叙述的特质,没有人为叙述就没有历史文本和历史学。《中国佬》作为文学作品也具有历史的文本性的特质,汤亭亭通过对华裔男性在美的日常生活经历的小历史重构美国官方大历史。小历史看似是生活常态,却揭示和补充了官方历史中相反或者空缺的部分;大历史看似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却是为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有着为维护胜利者利益而编撰和篡改的部分。在《中国佬》中,小历史可以起着打破沉默、展现男性性别属性、再现华裔男性贡献历史,从而重构美国官方大历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Elaine H. Kim,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

  2. 陈富瑞,沉默的隐喻:《中国佬》中“男性沉默”探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7:114.

  3.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35.

  4. 汤亭亭,《中国佬》[M],译林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黄皖豫,1997年1月18日,河南省永城市,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文学

郑爽,1988年8月2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