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阶段聋哑人特殊美术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中职阶段聋哑人特殊美术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高志凯

山西省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当下高中教育分两支,分别是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由于职业教育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导向,是为学生未来大学专业的学习做相应的知识储备,所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众所周知,中职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培智教育就是对一些智力和肢体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是促进这些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聋哑人;特殊美术教育

引言

聋哑人受其身体状态的影响,在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需要通过科学化的特殊教育引导聋哑人融入人群、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中职特殊教育系统中,美术艺术是聋哑人学生最为安全、直接、表达自我的窗口,历来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对学生而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与沟通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今后生活与就业,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环境下,聋哑人美术教育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强调教育的情感性、思想性,挖掘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更科学的培养模式、更合理的师生沟通模式,以此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对特殊教育的要求。 

1我国中职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学的意义及发展的趋势 
  1.1我国中职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顾名思义是由美术和教育组合而成,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是由美术艺术以及教育艺术共同组成的,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以及基础的环节就是美术,如若失去了美术艺术的支撑,也就不存在美术教育这个词语了。美术教育的实际定义是站在社会阶层的实际需求之上,以美术艺术为媒介通过教育的形式将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予以传授。 
  1.2我国聋人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国中职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借鉴了诸多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与之相关的美术教育理念的实际加持下,不断发展以及改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将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予以指明:教育职业化方向、公平以及人性化方面的改良。 
2中职特殊教育中聋哑人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美术教育是当前聋哑人特殊教育的关键部分,受中职特殊教育特征与美术学科特质等影响,当前美术教学尚有实践问题需要解决,以便于更好地助力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自身价值。究其原因,校园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方面均需提升与发展,部分学校与教师对美术教学缺乏明确认识,未能将研究教育与国家素质教育标准相结合,导致学生教育与社会发展衔接不畅,给学生今后就业带来阻碍。另外,中职特殊教育环境下的教师与外界交流相对于普通教师较少,能够参与的教学培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不充足,能够及时反馈给学生的信息也相应减少,难以有效构建聋哑人与健全社会衔接的桥梁。 
  3优化聋哑人中职美术教育培养模式的现实价值 
  3.1促进聋哑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对于健全人而言,聋哑人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动手表达会成为最直观的学习内容,美术教育立足于聋哑人的视觉与手工,是对图形理解能力与加工能力的培养,提升美术教育的效率,有助于从视觉与动手等角度着手,构建更科学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激发,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帮助学生获得与健全学生同等的学习体验,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建立学生自尊、自信的积极心態,让学生发掘世界之美、生活之美。 
  3.2 提供就业机会,挖掘学生审美力与创造力 
  聋哑人在社会中相较于健全学生具有就业劣势,纠其根本原因,是特殊教育对于聋哑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的不足,建立完善的美术教育培养机制,有助于缩短学生与健全人的差异,通过教育手段减少残疾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与健全人同等、相近的就业机会,这对于聋哑人自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聋哑人从业过程中,美术教育为其提升的审美力与创造力,也有助于其今后的持续发展。 
  4优化提升中职特殊教育中聋哑人美术教育培养模式的方略 
  4.1 以提升学生社会能力为基础,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聋哑人在社会环境中是相对弱势群体,只有加强他们的系统学习,才能拉近他们与正常人的距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摆脱身体缺陷带来的生活困扰。现代中职特殊教育聋哑人美术教育通常将健全人高等教育作为主要参照,要让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多种教学培养模式,以学生提升社会能力为基础,让学生参与更多发展活动,在自由、积极的发展环境下摆脱自身残疾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建立起与健全人共同生活、工作的信心,增强学生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4.2 挖掘聋哑人学生的潜力,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特殊教育对教师要求较高,中职特殊教育的美术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美术教学素养,还需掌握手语等,才能高效完成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教师工作难度,也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直接影响。为挖掘学生潜力,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力等不断深化教学研究,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聋哑人学生通常具有比健全人更突出的视觉观察能力,教师可以据此强化美术教育,采用适应聋哑人生理特性的培养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启发。此外,教师应当走近学生心态,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与学生建立和谐交流的关系,将学生的生存需求培养成终身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从被动的就业训练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学生互评、美术作品轮流研讨、校园美术窗口设计等方式,挖掘美术学习乐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3 以民族思想教育为宗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中职聋哑人美术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实现聋哑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但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育资源等的影响,当前聋哑人美术教育的模式与内容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强化对学生的民族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品质,让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更可以通过政治理论教育、先进事迹教育、社会活动教育等,培养学生品德操守,通过美术活动内化学生爱岗敬业、自尊自强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不以残疾自卑,也不将之当做取得特殊待遇的原因,而是不骄不躁,将踏实做人、专心做事贯彻到生活与工作中,实现专业与文化的共同进步。 
  5结语 
  聋哑人身体特殊性使得他们的视觉尤为发达,视觉是他们观察与探索世界最直观的途径,正与美术教育的色彩元素相契合。通过对聋哑人美术教育培养模式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更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拉近聋哑人学生与常人的距离,帮助学生实现正常的社会交往与就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弛.探索技工学校美术速写教学的有效模式[J].长江丛刊,2017,(20):265.

[2]王鹏.浅谈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育[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9-31.

[3]姚嘉瑞.特殊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手语现状分析[J].西北美术,2015(0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