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牛胜军

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摘要 :课堂——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水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它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素质教育确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呢?在九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有兴趣的学。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同时兴趣有调节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工作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听得很认真很投入,而不感兴趣的却心不在焉,一片漠然,特别是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表面减轻实质加重,而外面精彩世界强大的吸引力致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童真,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再透,学生一点也听不进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要想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要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发,充分利用直观、通俗、易懂的方法及教具,抓住学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在导入、新知探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等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节课顺利省时高效地完成。

1﹑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易于创设一个和谐、融洽、轻松的氛围,可以孕育愿望,滋生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一个教具,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一次游戏,一个疑问,对诱发学生的兴趣都能起到很大作用。如在教学《笔算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我采用故事导入法:大家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猴子最爱吃什么?今天老师带来的就是关于蟠桃大会前的故事.蟠桃大会前一天,王母娘娘命令七仙女到蟠桃园摘桃子,可是她们到了蟠桃园发现里面的桃子全被爱吃桃的孙悟空吃掉了,她们只好空手而归,王母问她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孩子很轻松的说出0个兵用加法和乘法列出算式,引出新课.再如:《认识年月日》一节中,在与学生交流了每人一般每年过一次生日,并达成共识后,我设置了一个悬念导入新课:李延今年十二岁,从出生到现在,却只过了四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陷入好奇与深思的境界中,等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自然引出课题《认识年月日》.

2﹑诱趣探新知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各个知识点,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 ,教师仍旧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按部就班、原原本本把教材、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即使学生有讨论交流的形式,也只是表面现象,学生感兴趣的、从内心想弄懂的知识,都被教师直接灌入脑子里,无从谈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及体验学习的过程;更不要说是让学生从交流互动中自主发展了,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该问题,争取把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做到实处,让学生带着足够的兴趣去学习、探讨。如:《笔算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一节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把例题进行了改编“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妖怪都想吃唐僧肉,这样能长生不老,人真地能长生不老吗?(不)生命在于运动”引出例3:长寿的刘爷爷,今年102岁了,他长寿的秘密就是每天都坚持散步。他每天围着村庄步行3圈,每圈209米,他一天步行多少米?先小组内估算再合作试着笔算出结果,学生既饶有兴趣,又有寻根问底的动力,使得枯燥乏味的笔算乘法灵气四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及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3﹑趣味练习重应用

(1)在数学学科中练习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方面多下功夫,多费脑筋。根据一节课的重难点,设置好练习的密度和侧重点,拉开题目的梯度,由简到易,由最基础的单一模仿练习到变式的巩固练习,再到灵活运用的拓展型练习,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及深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达到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如:在学习《笔算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

★口算 0 ╳ 4 6 ╳ 0 8 + 0 7 ╳ 0 0 ╳ 9

★★ 计算 307 ╳ 4 503 ╳ 3 7 ╳ 301 404 ╳ 6

★★★填一填 □ □ 7

╳ 4

1 2 □ 8

★★★★ 比一比谁大1╳2╳3╳4╳5╳6╳7╳8╳9╳0

1+2+3+4+5+6+7+8+9+0

★★★★★从0到9十个数 字中任选四个数字组成一个中间带零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乘法算式,看谁组得算式最多。

(2)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因此,练习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有用。例如执教《元角分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我局把教室模拟成一个超市,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开展活动。如买一支牙刷1元8角给你2元,该怎样赵钱?学生很轻松的说出2元等于20角,1元8角等于18角,应找回2角的道理。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如在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请学生给教室铺地砖需要买多少块地砖?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提高学生的精力投入,这样每个环节才能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始终具有指向性,才能大大地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向35分钟要质量,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调动一切能吸引学生的因素,提高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身潜力。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只要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尝试,不断的探索创新,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①、王用政《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疑激趣》,《小学教学参与》2005年3月。

②、刘守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2009年第18期。

③、康清明.《培养学生学习教学兴趣之管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