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与黑色有关的民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浅析与黑色有关的民俗

张沙沙

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 474500

摘 要】:语言是民族展示自己的一种途径,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习俗、文化、生活方式和习惯。黑色这一颜色词,作为一个语言单位同样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信仰、生活观念等内在的文化。本文主要探究与黑色有关的民俗。

关键词】:黑色;民俗;锅底灰;抹黑;

在民间习俗中有很多与黑色有关的民间传统节日,在这些习俗中,黑色代表着吉祥、美好的祝愿、辟邪消灾、佑护生灵、人类繁衍等。这些含义是黑色之初始意蕴,它是美好的象征颜色,是古代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憧憬,是人们抗争自然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但现在我们眼中的黑色几乎完全丧失了它原始的意蕴。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不仅要预测未来,还要了解过去,所以我们有必要追寻黑色的初始意义,然而这些初始的意蕴在民间习俗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黑色是怎样出现在民间习俗中的。

探讨有黑色存在的民间习俗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民间习俗中的黑色的具体的特定场合的存在。民间习俗中的黑色,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黑色,它不仅仅是黑色这个名词的外表那样,它只有在“锅底灰”这一物质出现时才具有了民间习俗的含义。在民间习俗中,黑色专指“锅底灰”这一具体物质的黑色,并且它常常是用这种物质去涂抹人,即“抹黑”别人。使用“锅底灰”去涂抹别人,这一动作完成使得“黑色”拥有了特定的民俗含义。《说文解字》中说:“黑,火所熏之色也。”1这一汉字“黑”的起源充分的说明了民俗中所言的黑即是火燃烧后留下的灰。黑色的民俗意蕴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锅底灰是用来涂抹别人的,所以在很多民族的习俗中有“抹黑节”,而黑色也就是在这种节日中展现了它的原始意蕴。在“抹黑节”,“抹黑”的主要身体部位在人的面部,朝脸上抹黑在民间传统中表达的是一种善意的祝愿,是给人们的脸上添彩。“抹黑”这一具体习俗起于何时,殊难考定,但它源于黑色魔力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黑色在这里代表的是喜庆的色彩。这种“抹黑”的情况常常出现在民间的喜庆的节日中,其中以“生子、婚礼”等节日为做多。在鄂东英山谁家添了贵子,谁家的长辈就成了“抹黑”的对象,这种抹黑行为在那儿称为“打喜”,主人被抹了大花脸,还高兴地给人倒糖茶。在很多婚礼中,“抹黑”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也是婚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种现象在很多著作中都得到过论述。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丈八庙村的婚礼中“抹黑”属于迎亲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传统的迎亲仪式中拜堂形式基础上变异。‘新娘子前往夫家的路上的仪式活动就相当于‘通过’仪式。’新娘作为外来族群的一份子,怎样得到本族群的认同,婚礼的通过仪式作为一个基石,为此奠定基础。而在通过仪式中迎亲仪式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把新娘子迎回家了,得到认同了,婚礼的整个过程也就结束了。所以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在的婚礼,民众对这一仪式过程不断地传承和变异,来满足民众的需求。。在丈八庙村落里把这一“通过”仪式的过程不断加大,在新娘快要到男方家的一段距离的时候让他们停下来,从吃饭的大锅上弄点黑给新郎的父母或哥嫂抹在脸上,由一些民众拉到新郎新娘的面前,让新娘叫爹娘或拉在一起照相。在这一仪式中,正常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呈现出一种反结构的状态,地位如此大的转换使得原来的身份丧失,但是外来的族群的新娘子在这个反结构中与陌生的环境中不是被强硬地拉扯在一起,而是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地进入她以前从未涉及的一个环境中。民众在这一仪式中体会到愉快的气氛,新进的成员也缓解了紧张的心情,同时人气也不断得到增加,整个仪式的过程就在这一交融的完美的情形下得以继续。2在戎羌故地甘肃天水、青海大通的婚俗礼仪中有“闹公婆”的习俗,“闹”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公爹脸上抹锅墨子,以祝福取乐。3山东无棣婚礼中“闹婆婆”,“来看新娘的天,从锅底摸一把黑灰摸到婆婆的脸上,婆婆不仅不恼,反而高兴,抹得越多越说明有天缘。”4同样地“抹黑脸”是哈尼族婚礼上最具狂欢性的一种古老习俗,“抹黑”寄托了哈尼人民“辟邪除凶、消灾免难、幸福平安”的美好祝愿,也是男女青年传递感情、表达爱慕的一种方式。哈尼抹黑脸狂欢活动是墨江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河南驻马店也有同样的抹黑习俗。此外“抹黑”在节庆习俗中亦有着其它生动的表现,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抹黑节,他们分别称为“抹黑日”、“黑灰节”,时间是正月十六。他们都认为正月十五是年节结束的界点,这天“天神归界”,人间的新生活从正月十六开始。十六的清晨,早起的老人给尚未起床的儿孙脑门上抹一点锅底黑灰,随后青年人走出家门以抹黑的方式相互祝福。他们认为这一天不把脸抹黑,那么一年就不吉利。5

此外,除了以上用锅灰抹黑脸的民俗中黑色展现了积极的文化内涵,在淮阳的民间工艺品“泥泥狗”中也有体现。在河南淮阳的历史长河中,过罢新年后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这段时间内,当地民众会自发地在太昊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太昊伏羲祭祖大会”,也称“人祖会”。在这个长达月余的祭祀活动中,有一种民间祭物一直兴盛不衰——泥泥狗。在淮阳地区,泥泥狗是一种纪念人祖伏羲氏的传统祭品和“圣物”,也是一种消灾、辟邪、祈福、纳祥的“吉物”,又是一种给孩童们把玩的“玩物”。泥泥狗在彩绘时所使用的是土制颜料,用量最大的是黑色,是用锅底黑加骨胶熬制而成。它的性质十分稳定,又黑又亮。这种黑色的泥玩具代表着黑色不是令人恐怖的颜色,它是一种母色、是吉祥之色。在了解了这些民俗之后,我们看到了黑色在这些民间习俗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黑色的文化内涵。


1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注音版,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211页.

2 张舒, 抹黑——婚礼仪式中的结构与反结构——以山西省屯留县丈八庙村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12.29(1);25-26.

3 朱世奎.周生文.李文斌:《青海风俗简志》. 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山曼.李万鹏.姜文华.叶涛.王殿基著:《山东民俗》. 济南:山东友谊书社出版发行,1990.6.第196页.

5 陈伯霖著:《黑龙江少数民族风俗》.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