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张彩妹

诏安县深桥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 363500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除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外,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和省略的。本文旨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水平,分析影响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具备的几种重要能力,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为广大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解决问题;方法

一、引言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传统应试教育中所存在的片面、狭隘的思维,将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作为了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带领学生挖掘隐藏在数学问题中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对于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掌握未来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技能。[1]

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素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所能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却是无限的。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这一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思考、甚至简化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 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已知条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习惯运用观察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但实现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进行理解归纳,了解并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而这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所需要的一项要素。

  1. 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数学能力

数学常常和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提出了两个层次的能力要求: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第二个层次,具备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能够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地分析问题,抓住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在联系,掌握所学系列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

  1. 对结果评估判断的能力

对结果的评估也是对整个“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与反馈。这也就需要学生去思考判断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所运用的定理、公式是否合适、解题的方式方法是否无误、结果是否科学。学生通过对结果判断评估,会不自主地进行相关问题的归纳总结,随着评估能力的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定然不会“原地不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1.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简化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许多看似十分复杂的问题,一时毫无头绪,完全不知从何入手,而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实现最终用学生最为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其中最为重要的简化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的。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过这样的一道题目:“小王看一本故事书,一周后看过的和未看过的页数之比为1:4,在接下来的这个周,他又看了25页,这时看过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例变为了3:7,让学生计算出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问题中给出的两个重要条件都涉及到了比例的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正面直接解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就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小学生更易理解、更为熟悉的分数形式。如题目给出的第一周看过和未看过的页数之比为 1:4,这就可以转化为看过的页数是这本作文书总页数的 606410138da4b_html_4e97f8ce11664781.gif = 606410138da4b_html_d06f90b815b974.gif ,而在接下来的这个周,看过的页数和未看过的页数为 3:7,可以再次将两者的关系转化为分数的形式,其比值为606410138da4b_html_5a854d9429846f89.gif = 606410138da4b_html_e6d41202ee6407a0.gif ,这时可以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引起这两次分数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小明第二周又阅读了25页,因此这25页占这本书的比重为 606410138da4b_html_e6d41202ee6407a0.gif -606410138da4b_html_d06f90b815b974.gif = 606410138da4b_html_5e20702067604fb5.gif ,所以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为 25÷ 606410138da4b_html_5e20702067604fb5.gif =250(页)。这种简化的方法,将题目中一些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行了转化,进而帮助学生发现其中隐蔽的条件,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实现了复杂问题的转化、简化。[2]

(二)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整理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面对题设条件与所要求解的问题之间存在多种联系时,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对每一个类别进行思考分析求解,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对于很多同类型的问题更需要使用归纳的方法,找到其中的重要连接点,对其一类问题进行整理,而这有时也会和简化问题的能力相结合,需要学生理清同种类型不同题目的解题思路,实现对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生抽象问题、发散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与创新是发散思维最为显著的特点,其要求学生面对问题,不能只是单一常规的思维模式,而是开放自己的思维,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数学常常和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在数学的应用题中,也常会遇到许多非常规问题,教师更应熟悉和掌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将生活中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转换,同时对于具体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使其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答案,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这样的一道小学数学题目:已知客车的速度为60km/h,货车的速度为75km/h,两车从相距320km的地方同时出发,求2小时后,两车的距离?这道题目不是传统的答案唯一型,它具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而这就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思考两辆车之间的方向关系,是相对而行?还是相向而行?若相向而行又要考虑二者谁在前,谁在后?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思考解决问题,让小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关系,感受其实际运用价值。

四、结论

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转化问题、评估结果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实践教学,结合简化问题、归纳问题、发散性解决问题等方式、方法实现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马艳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94-195.

[2]宋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