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本习题的开发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7
/ 2

例谈数学课本习题的开发利用

王丽慧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第一实验小学 363504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十分重要。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的重要手段。面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课本习题训练可以充当有效的思维过渡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数学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本文从多感官参与、内化新知、激活经验、补充例题、拓展提升五个方面对数学课本习题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数学课本习题;开发利用;策略

引言: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对知识的学习,更在于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扰与难题,提升学习与工作效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教材作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工具,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经过严格的审核与修订,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十分契合。因此想要有效开展小学教学工作,就必定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整合。

  1. 感官参与,发挥习题的操作性

“实践出新知”,实践是掌握与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数学的逻辑性较强,知识系统十分庞大,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进行数学的学习,往往会导致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停留在表层的含义之中,没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与体会,不会灵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多是对公式理论的套用,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利用多感官参与探索,在练习中进行提升,对同学们的发展与学习十分有益。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方块亲自动手进行摆放与观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增强对知识的领悟力,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1. 内化新知,发挥习题的层次性

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基础的理解之上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对知识进行真正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的的讲解时,一定要注意与教材习题的结合,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与熟悉,从而彻底进行掌握。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时,不仅要注意对例题的学习与原理的熟悉,还要学会及时进行加减法的练习,练习小数与整数相加减、小数与小数相加减,并进行验算,检查自己计算的准确性,巩固小数加减法运算的原理。在熟悉了运算规则之后,还要进行应用题的训练,看一看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扩大小数加减法的适用范围,全面进行学习与了解,层层深入进行学习,使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1. 激活经验,发挥习题的生活性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观点,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当然同样离不开生活的应用与启示。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习题时,应注意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挖掘课本习题中的生活性,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的教学时,就是对日常生活的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与优化。如在面对“小红感冒吃药这一问题时”,找杯子倒水需要1分钟,找感冒药需要1分钟,量体温需要5分钟,等水变温需要6分钟,如何合理安排这些事情让小红尽快喝上药?这一问题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同学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那么经过课堂的学习与训练之后,同学们在生活中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有效优化事情的步骤,学会节约时间,对其日常生活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也十分有益[1]

  1. 补充例题,发挥习题的补充性

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往往利用经典例题进行内容的导入与学习,从而得出数学规律或原理。而例题主要用于导入,普适性高但是却并不全面。故而教师在开展开展教学时,为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使其对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一定要注意教材习题的运用于补充。利用多样化的题目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助其内化吸收。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讲解时,例题中只为同学们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习题,引导学生对不同度数、不同形状的角进行测量,对例题进行补充学习,在不断的测量训练中将角的测量方法铭记于心,同时对不同角度的角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知识进行巩固补充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丰富课堂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提高[2]

  1. 拓展提升,发挥习题的丰富性

教材中的习题内容十分丰富,且与教学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在教学时所选取的例题大多比较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水平的提升有所制约。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将教材中形式丰富,解法多样、题干灵活变换的练习题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一原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展现,也能培养同学们的逻辑精神与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其学习十分有利。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统计》的学习时,丰富的课本习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系统,学会对统计学进行应用。通过对气温变化的统计、成绩的统计、销售情况的统计、身高体重的统计、人口的统计等的练习,同学们更易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统计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其应用的理解,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统计。此外,同学们对于统计过程中常用的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等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学会对相关知识的应用,学会对图表的观察与分析,对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课本习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习题也让知识的掌握过程变得更加快捷与便宜,层层深入的训练使知识更加清晰有条理,种类丰富的练习题也为同学们拓展了应用视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形式与应用方式有了初步的认知。此外,大量的训练也是对思维的拓展,可以有效提高头脑的灵活程度与思维力的发展,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丹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陈建国,张佳莹.挖掘课本原题潜能,焕发课本习题活力——关于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2020,32:38-39+49.

[3]周晓燕.例谈数学课本习题的解析与处理方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04:43.

本文为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教研室立项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本习题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ZPKTY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