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以“小小设计师”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以“ 小小设计师” 教学为例

苏莉婷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 ( 广东 肇庆 506020 )


摘要 “小小设计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知识,结合“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特点,在教材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活用教材、重组教材,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综合与实践;实践活动;数学核心素养


“综合与实践”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领域中新增设的板块。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线,通过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在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小小设计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文在教材知识呈现的基础上,活用教材、重组教材,合理安排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经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一)”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运动方式。在这一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小小设计师”的综合与实践课。“小小设计师”的教材是这样呈现:辨认四个不同图案的基本图形、明确四个图案的运动方式、四个相同图案拼摆而成的新图案是轴对称图形。

一、细化实践活动的步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这样描述,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空间观念包括能够由几何图形联想出实物的形状,有实物的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在《小小设计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材的第二环节是教材的四个图案一并辨认其基本图形的运动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的活动经验,我将这一环节拆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学生充分了解图案一和图案二,数一数每个图案是有几个基本图形组成,借助“图形的运动(一)”的知识,辩一辩每个图案由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而得到的,说一说得到的图案是否轴对称图形,若是轴对称图形,请分别数出对称轴的数量。步骤二,学生充分辨认基本图形的基本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临摹设计图案三和图案四。学生先独立思考图案是由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而得到的,小组合作实践图案的运动过程,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清图案设计的思路。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细化实践活动的步骤,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步骤更清晰,条理性更强,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逐步能够根据图案的特征,想象出图案的方位,以及基本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完整的图案设计思路,体验数学语言描述基本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空间观念在这样的观察、思考、临摹、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向前发展。

二、提升实践活动的深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指面对实际问题,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与图形运动的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小设计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这一内容容易倾向美术,难于突出浓浓的“数学味”,更难于谈得上应用了。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优化,延伸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在设计图案的时候,使用“图案是由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等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图案的设计过程,鼓励学生掌握图案设计方法的情况下设计与教材不一样的图案、自主设计图案。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或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图案或基本图形之间关系的数学关系。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延伸出这样的实践活动,基本图形不一定只是简单的图形,完整的一个图案、两个图案,甚至一排图案、两排图案都可以作为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从而快速、高效地设计生活用品款式。

这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活动的深度,学生明白到基本图形不再停留在基本图形只是简单的图形,延伸到完整的一个图案、两个图案,甚至一排图案、两排图案都可以作为基本图形进行运动。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越来越感兴趣,也越发敏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浓浓的“数学味”。

三、拓宽实践活动的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一词在《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创造革新。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兴趣,想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能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在《小小设计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设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增设两个实践活动。第一个实践活动,学生理解教材四个图案的设计方法后,我提供与教材图案相同的基本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与教材不一样的图案,看谁设计的图案又多又好,在小组内分享图案的设计过程。第二个实践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基本图形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图形,一个完整的图案,甚至是两个、一排、两排等组合而成的图案。学生理解在这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提供的图形,结合图形自身的特点,运用已有的图形运动知识以及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设计喜欢的毛巾款式。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实践活动的广度,内容更充实、实践更丰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很好的载体。设计与教材不一样的图案,设计喜欢的毛巾款式,这两项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图形运动知识,强化学生对图形运动知识的感知和记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不知不觉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主要是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课程的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活动经验,科学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步骤,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动手实践、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路晓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出版社,2014.33-3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