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翁村传统村落保护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卡翁村传统村落保护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

付莹

凯里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贵州省凯里市 556000

摘 要: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美学、旅游等价值。然而进入2000年后,在高速城镇化的冲击下,乡村人口、土地资源进一步流失,再加上一系列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使得乡村的特色逐渐趋于同质化,2010年至2018年的八年多的时间里,一些有特点特色的村落正在快速的消失,在此背景下,开展针对传统村落保护多样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需要对传统村落保护多样性进行类型化归纳,为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本文选取了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山镇卡翁村卡翁寨传统村落典型对象作为研究案例,结合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现场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存留基本现状特征,结合调研所采集的数据资料和对所选取案例的村落空间遗留的识别,构建保护框架,并从多个层面探讨村落空间的保护、传承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继承与保护;多样性


1 卡翁村传统村落概况

1.1积极因素

卡翁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西部,距西山镇政府约7公里,东连坪寨村和顶洞村,西邻滚朗村,南靠宰转村,北接广西梅林。卡翁村辖卡翁、卡架、卡尾和包文四个自然寨,其中,卡翁和卡架的村落规模相对较大,卡尾和包文村落规模较小。从建筑布局方面,可以发现卡翁村整体建筑风貌较为规整,四个自然村寨分布于卡翁河两岸的缓坡或山腰上,形成各自的自然村寨组团,卡翁寨内以树枝状道路分布为引导,建筑布局紧密,呈方块团状布局,卡架寨分布因地势影响,分布较为凌乱,内部道路错综复杂。村内传统民居多为2层木质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另外,鼓楼也是侗族村寨最具传统特色的风貌建筑。

卡翁村村落格局特征主要体现在构成其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传统格局的边界要素和层次丰富的内部空间上。流淌而过的卡翁河、四周环绕延绵的山脉、雄伟的梯田或是蜿蜒曲折的田间小道以及古树群等诸多要素相互穿插间隔构成卡翁村各自然寨村落的边界。各边界要素承担自己的功能之外,相互融合相互映衬,构成良好的景观模式。

在内部空间上,民居建筑以鼓楼为中心,按一定的秩序聚集形成一个顺应地形的聚落,穿寨而过的通车道路和枝状发散的步道将村寨分隔成不同形态结构却又相互联系的各个小组团,民居组团内部穿插的古井、长廊、活动广场、鼓楼等营造的内部空间构成聚落的主要节点,整体空间点、线、面层次分明,传统格局形态凸显。卡翁村的整体风貌主要由人工要素、自然要素、人文环境要素构成,因年代久远,多年来仅依靠群众薄弱的保护意识,卡翁村大部分公共建筑、环境要素、村落格局等保存情况不乐观,仅仅只延续了部分原有的传统村落风貌。

1.2选址特征

卡翁村在选址上遵循我国传统村落选址的风水理念,有山有水,注重景观视线的通透性。卡翁村坐落于卡翁河河畔,川流而过的河流让卡翁村“因水而活” 给村寨增添了一丝灵气,给村民的生产提供相对便利灌溉的用水条件;整个村域范围内有着茂密的树林,作为村寨的靠山不仅可以给村寨提供一层安全屏障,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卡翁寨位于背山背水的河谷平缓地带,南北向的县道连接着省道, 卡翁寨的交通相对比较便利。而在地理位置方面卡架寨位于山腰处,地势较陡,地形高差落差较大且蜿蜒复杂,唯一与外界联系的道路是东西向的通组路。

村寨在选址过程中还注意了自然景观与村寨的自然融合,各自然寨寨前清溪碧流萦绕,寨后山林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与自然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卡翁村各自然寨均沿着卡翁河畔而居,卡翁河自村南往北穿流而过,河两岸丘陵山坡地上条状台阶式或波浪式断面的梯田密布,独特的地形条件,使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水源丰富,田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各村寨周边群山矗立,古木参天。卡翁村是一个风景优美,建筑古朴、民风纯朴的侗族村落。

2 村落的空间基因多样性

2.1理论依据

基因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基因就是指存储着一定遗传信息的基本单元,对

于地学基因来说,它实际上就是“地学对象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具体到传统村落的空间而言,则是指传统村落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不断继承的基本“遗传”单元,它对于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质、景观风貌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与其他地域传统村落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对于黔东南州传统村落空间遗传基因的识别与提取,实质上就是对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划分下基本要素的提取。

2.2卡翁村的村落空间基因特征

从村落整体形态基因上看,卡翁村属于中等聚集型,这是与村落的地域环境、格局分不开的。植被基因方面,卡翁村属于均匀中等分散型,且植被都具有明显的分散特性,同时分布较为均质。在建筑整体性形态方面,卡翁村则是规则中等分散型,说明了建筑整体形态差别较大,这是由村落的肌理、布局形态决定的。

通过基因理论针对卡翁村的村落空间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的是,卡翁村整体空间肌理保护还是非常完整的,由于卡翁村地处偏远,避免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整体街巷肌理和原始的建筑形态依然延续得比较完整。而卡翁村的旅游开发,在卡翁寨中部地段衍生了大量砖混结构平屋顶的建筑,导致了民居的重要性指数偏低,民居文化的重要性处于一个较低值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各种民俗习惯已经慢慢弱化、甚至消失。

3 基于空间基因多样性视域下的传统村落保护

3.1构建完整的空间建模体系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基因受到不同要素共同作用,依据上一章节卡翁村村落空间基因要素分析所得,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面状遗传基因选择了村落整体形态、建筑形态、植被三种类型。因此在未来的传统村落空间保护方面可以参考有关于分形维数及其测量方法,并且可通过CAD软件建立针对村落建设的数据区,将相关村落的整体形态、建筑形态、植被数据二维化,导入Matlab软件中,利用Matlab编写的方格计数法分维值计算程序,计算村落整体形态、建筑形态、植被的分维度和间隙度数值,以确定其基因类型,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3.2尊重村落的空间多样性特征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上,首先必须尊重空间基因的多样性。空间基因对于一个传统村落而言,其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必定是非常丰富的,涵盖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因此在构建村落空间图谱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挖掘丰富的空间基因类别,确保尽可能多的寻找各种历史记忆,确保图谱的多样性。此外也需要保证基因的数量齐全。首先,对于一个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而言,空间遗传基因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要尽可能多的挖掘出能表达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空间基因。其次,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基因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空间基因的挖掘中去,尽可能的预防因为开发模式和开发难度等因素而导致对单一基因的过度开发。

3.3出台与之相对应的配套措施

在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空间基因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专家和学者

共同努力协作,需要公众参与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有以下措施:首先地方职能部门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或者宣传片,以张贴布告、微电影、流量平台以及电视节目等形式生动的展示给受众。接着地方政府领导给予有效的组织和推动,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地方领导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实施,还可以应对其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性事件。最后需要加强全面参与的意识,将传统村落空间基因的概略性资料以宣传海报、小册子等材料的形式发放给大众手中,重点在各个村委会、学校等公共场所,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宣传。

结语

村落空间基因遗传特性,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目前,国内外对村落空间基因遗传性研究都少有涉及。本文从村落空间基因的识别和模型构建方面着手,促使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保持良性发展,为传统村落发展制定具体的、较好的应对策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前应构建完整的空间遗传基因体系图谱、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应根据村落空间的基因多样性特点来编制;传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应保持空间基因多样性的特点;强化传统村落空间基因保护的配套措施。村落空间基因的遗传性是具有时间维度的,本文将在后续研究工作中,具体挖掘出村落空间从传统至现代间的内在遗传关系,为传统村落的建设、保护更新及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大均,胡静,陈君子,许贤棠。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4):157-162。

[2]李宁,李林。传统聚落构成与特征分析[J]。建筑学报,2008(11):52-55。

[3]王韡。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10。

[4]姚光钰,陈王利。徽州古村落风水表征[J]。古建园林技术,200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