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师教学及课程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师教学及课程建设研究

朱培源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

摘要:本科教育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深化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对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进行解读,选取教师教学与课程建设作为研究视角,研究认为现阶段本科教育教师教学在师德师风、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同时也发现课程建设存在不完善之处。结合教育思想的精神,对教师教学与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以期优化本科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师教学;课程建设

一、引言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在新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优化,及时完善本科教育,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旧时代下本科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优化,在新时代下应加快对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优化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正如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也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1]。因此,认真研究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与讲话材料,总结现阶段本科院校教师教学以及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文件与讲话精神提出优化对策,对完善课程建设体系,提升本科院校的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师教学问题研究

在新时代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此次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市场经济环境随之发生改变,似乎以一种强有力的“无形之手”推动着社会的快速进步。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作为服务于国家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此刻其重要的作用愈加明显,对人才的培养也愈加重要。所谓“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本科教育的教与学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教与学必然要结合新时代的环境及时优化,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本科教育教师师德师风待提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由于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第一评价标准,然而,现阶段本科教育中依然存在师德师风不高的教师,仍然坚持着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想法,甚至还有教师秉承着重教书轻育人的错误观点,认为育人只是辅导员的工作。“师德不良、师风不正”已成为教师的重大问题,影响学生的成才,背离了立德树人的培养中心。

(二)本科教育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然而,现阶段依然存在高校教师秉承只讲授教材理论知识的错误理念,没有将育人立德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的陈旧不仅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上,同时也体现在教学态度上,仅以任务式完成课堂教学工作,以理论式教学为主,缺乏对讲授知识点的实践提点。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不能形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状态,而应该不断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学理念应及时得到更新,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三)本科教育教师教学模式滞后

新时代本科教育需要转型升级,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互联网+高等教育”,随之而来的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模式的冲击。然而,在本科教育中存在较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甚至是满堂灌的错误做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改变或许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却能更加有效提升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深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停留在教师的“教”上,只注重理论的灌输,却遗漏了实践,无法做到知行合一,使得众多高校大学生毕业正式步入工作后无法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目前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不完善的本科教育产生的严重问题。

三、新时代本科教育课程建设问题研究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科教育需建立适应新时代的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同时,应优化设置课程的内容,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2]。然而,现阶段在本科教育过程中的课程建设依然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缺乏新理念、管理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合理等一系列的课程建设问题急需优化。

在目前的课程建设中,首先则是建设理念问题,如何转变理念,构建优质课程。然而,现阶段建设的课程中,有众多课程建设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缺乏产出效果和持续改进的理念,甚至有些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其次,本科教育课程评价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评价,现阶段的本科教育学生似乎并没有很忙,众多课程评价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评价体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无法突出过程性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进而形成了结果导向,而不是目标导向。与此同时,课程建设以目标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也是一大难点,不同高校即使相同的课程,不同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同,如何让课程优起来?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入知识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忙起来?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均指出目前课程建设过程中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培育优质课程。

四、新时代优化本科教育教师教学及课程建设的对策

本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本科教育思想,提升教学水平,有助于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新时代优化本科教育教师教学的对策

教师作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教学是教师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过程。新时代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条件,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坚决杜绝教师只重视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过程的不良现象,或者只重视知识讲授而轻视以德育人的错误观点,要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的考核,对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教师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以优化高校的教学风气。高校教师应站稳“三尺讲台”,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端正教学态度,将教书与育人结合在一起,高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2.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在新时代下,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本科教育的前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紧跟时代的进步,不断学习,将先进的技术融入教学,及时转变理念。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回到教学本身,站好三尺讲台。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

3.优化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现象,引入信息技术,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应适当给学生增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让课堂活起来。与此同时,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模式可结合信息技术引入“讲授法+”,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高校教师还应深入企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将实践经验反馈到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二)新时代优化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在新时代,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要坚持分类建设,建设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优质课程。优化本科教育课程建设首要任务则需要课程建设团队和负责人转变理念,课程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适当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其次,优化课程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忙起来,强化目标导向而非结果导向,完善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加强研究型等不同的作业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能力考核,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课程建设团队或者负责人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内容。让课程内容体现专业性的同时也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内容。优化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以最新的课程建设理念,融合信息技术,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科学设计评价体系,进而培育优质课程。

五、结束语

新时代深化本科教育思想,提升教学水平。本文研究认为现阶段本科教育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师德师风待提升、教学理念陈旧以及教学模式滞后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提出应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转变教学理念以及优化教学模式的对策。在课程建设方面,对如何转变课程建设理念、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及重构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优化对策,以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萍.论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9(05):183-184.

[2]张宽.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21(02):52-54.





【作者简介】朱培源(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