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文明行为习惯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有效落实 文明行为习惯策略探讨

刘文娟

河南省永城市第十三小学

摘要:良好的文明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要能够认识到对学生文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本文先分析文明行为习惯的概念阐述,接着提出对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策略,以此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习惯;策略

文明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魅力,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认识的学生文明习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除了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教育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经验,真正的将文明习惯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让学体会到自身对于周围环境所具有的意义。

一、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内涵解读

行为习惯是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当中逐渐养成的同时,也与个人所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潜在意识。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所具有的习惯,具备主动性,有自动倾向性和行为方式方法,很长时间所接受的教育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它也表现为一定的情绪性,只要具备情感和思维方面的倾向。还具有双重性,在满足一种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够表现为积极或者消极方面的作用。为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行为习惯,具体可以分为,好习惯或者是坏习惯,在研究当中,可以发现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对于自身的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此,讨论学生具备正确的导向行为学,学生,的文明习惯,在长时间的重复之后,会形成稳定的正确方式方法。

二、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应用正确的方式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呃可以将日常行为守则当中的行为习惯相互整合,要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坚持,习惯的养成一定是在自己自觉的基础上,并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养成。为此,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切忌急功近利,真正的做好学生的引导,影响学生。

(二)从理论上层面强化认识,构建良好行为

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可以通过小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属于文明的行为,哪些属于不文明的行为。不管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在公共场合都要能够做到行为得体,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明确其中的规范。让学生将自己的行为与其中的规范相互对比,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塑造校园文化氛围,进行情感熏陶

要注重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除了对情感进行熏陶之外,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制约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学校教育中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教学楼或者是墙面上悬挂各种各样的规范内容,或者是名人名言。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来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对校园环境有所美化,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熏陶,练习和巩固学生的外在行为,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所成长。还可以在校园的公共区域公布校园之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这些榜样都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同学,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的深入。学校也要为学生制造舆论导向,例如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明习惯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明确对学生文明行为惯培养的方向。

(四)发挥社会实践作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与社会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当中,不仅仅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不断的内化,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自身的行为规范。社会实践本身就是学校向社会进行延伸的一种方式,在实践当中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更好的关心他人,与环境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在实践之后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这些问题。组织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看到的行为习惯发表看法,并做到独立思考、分析、辨认,从而达到内化的作用。

(五)发挥鼓励作用,树立典型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与不良的行为习惯作斗争,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便及时的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学校要能够在引导以及奖励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形式手段树立典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对学生在日常当中的进步及时的鼓励表扬。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评选出一周之内最遵守行为规范的学生,并对表现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的进行表扬,传播正能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也让学生强化自豪感,积极改变自身的缺点。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教育,不要触犯别的同学,要让学生在心灵上真正的受到触动,每一个进步都是从学生的内心开始。

小结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自身的行为也就决定了日后的社会习惯。为此,要从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会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只有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才能够更好地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教学楼或者是墙面上悬挂各种各样的规范内容,或者是名人名言。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来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对校园环境有所美化,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熏陶,练习和巩固学生的外在行为,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所成长。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不断的内化,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自身的行为规范。在教育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真正的将文明行为在学生身上绽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晓年.浅谈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和特点[J].学周刊,2018(8):93-94.

[2]王瑾.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8(6):145-146.

[3]张云.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判定[J].学周刊,2018(6):139-140.

[4]丁继成.哈尔滨市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9(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