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性教育”脱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让幼儿“性教育”脱敏

乌云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二幼儿园 010010

【摘要】在学龄前期,性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期间接受的性教育,会为其成年后的认知与价值观打下基础。针对幼儿“性教育”仍旧敏感的教育观念,为了让幼儿建立一个正确的“性价值观”,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给“性教育”脱敏。“脱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学龄前期幼儿的特点,成人应利用游戏等教育手段,将“性教育”常态化,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了解自身的生理特征,并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

【关键词】幼儿性教育 正确性价值观 脱敏

在学龄前期,性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期间接受的性教育,会为其成年后的认知与价值观打下基础。针对幼儿“性教育”仍旧敏感的教育观念,为了让幼儿建立一个正确的“性价值观”,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给“性教育”进行“脱敏”。“脱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学龄前期幼儿的特点,成人应利用游戏等教育手段,将“性教育”常态化,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了解自身的生理特征,并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

幼儿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认知水平还有一定限度,性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因此,性教育教学活动要慎之又慎,要实现身心同步健康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新“性教育”观念

在教育的很长一段时间,不论是教师或是家长,对“性教育”是绝口不提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将“性教育”提到学龄前期,使正确的“性价值观”植入幼儿,建立健全人格。

在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一直都在强调活动和游戏相结合,这是一个核心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园所、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又会有所差别,很多老教师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也能抓住幼儿的个性特点,但教学手段趋于传统化,无法适应当代幼儿的发展,所以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充分发展,有所收获。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以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特别在“性教育”上,幼儿在每一个阶段对于身体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要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带领幼儿突破新的自我认知,就需要教师更新“性教育”观念及教学手段。

例如:在活动“遮住小秘密”的过程中,学习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隐私部位是绝对不能让别人触碰的。通过学习,幼儿能够爱惜身体,保护自己。就传统教学而言,教师多会采取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但要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更好的掌握,教师就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及手段。教师在进行本次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绘本,让幼儿了解到男孩、女孩的小秘密是什么,再结合游戏《遮住小秘密》进行知识的巩固。游戏开始前,按幼儿人数分组,每组3-4人。游戏开始时,幼儿迅速找寻可以遮盖“娃娃”隐私部位的物品,看哪组找的又快,遮的又好。这样以生动、形象的游戏方式让幼儿了解到“隐私部位”,使其在一个轻松、有趣、自主的状态下,对“隐私部位”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很好的建立起“性”的价值观,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幼儿每一次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

二、游戏中实现“性教育”

一次活动并不能完全让幼儿将全部的内容掌握,这时就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各环节设置游戏去反复巩固,才能达到最初的设定目标。但光靠老师的日常说教,显然已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游戏便是最佳的教育途径。例如在户外活动时,老师让小朋友分男孩女孩站两队,这时如果老师单纯的说“男孩一队,女孩一队”的话,对于小班幼儿会特别困难。那如果这时老师设立一个小游戏,老师的左手五指张开,并告知幼儿“请女孩子来找小花”,老师的右手纂成拳头,并告知幼儿“请男孩子来找石头”,这样的一个小游戏,很容易让幼儿理解老师的意图,并在一个简单的游戏中让幼儿意识到性别的不同,实现“性教育”。

三、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性教育”多方位渗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适时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将活动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幼儿,满足不同幼儿之间的个性化发展。因认知发展的不同,幼儿在理解同一事物时会有所差别,讲授的事物越具体形象,幼儿的认识也就越充分。现代“性教育”中,教师应以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借助现代化教育媒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绘本阅读”或是观看动画等相关呈现方式给幼儿展示人体的不同结构,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身体的秘密。建立较强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清晰的“性观念”。

  1. 家园共育,使“性教育”常态化

想要保护好孩子,让孩子从小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单单靠学校,这样只会将“性教育”陷入“知易行难,知行脱节”的尴尬处境。很多家长面对“性教育”时仍旧敏感,致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性”知识,回到家中无法得到家长恰当的回应。所以,要使“性教育”顺利开展下去,需要改变家园共育的扭捏、回避状态。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好问、乐于探索的阶段,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幼儿这一阶段的特点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创设一个常态化的学习环境,在常态化的“性教育”中,满足幼儿好奇心,完成话题“脱敏”,使幼儿有问题可问,有需要敢说,有困难敢求助,真正让“性教育”帮助到孩子。

因“性教育”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成人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准备,将其敏感变为常态。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性别意识的形成和性角色的建立,同时有助于消除在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行为。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性价值观”,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参考文献:

[1] 黄玉珍.基于隐性课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2):215-216.

[2] 吴爽.儿童性教育:从羞于启齿到科学引导 [J].教育家,2017(41):35-37.

[3]张丽丽.《谈幼儿性意识培养》中国先锋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