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

张敏

德州陵城睿聪实验学校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学生在初三阶段初步接触化学,一方面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起初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与此同时,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语文、数学等有较大区别,化学既要求理解和计算,并且也要求一定的识记。如果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化学的学习方法,可能会在化学的学习上产生一种抵触畏难心理。化学是一门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遇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实验课是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趣味化学实验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简要探析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一些课堂简单应用,供广大读者参阅。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课堂应用

化学的基础是实验,一切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的相关性质等皆是通过实验得知的。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实验不同,趣味化学实验在设计上是足够新颖的,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趣味化学实验可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课堂任务的完成,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实验,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和实验结论的印象,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一、设计教学情境,以趣味化学实验作为课堂导入

众所周知,教师在教授新课时,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新课导入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则本堂课会取得有意想不到的反馈效果,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导入至关重要,趣味化学实验操作简单、安全、便捷,可帮助教师实现生动课堂导入的目的。下面通过两个趣味化学小实验来简要说明。

1.“白纸变黑字”的魔术

在学习硫酸的性质特点时,由于“酸”的性质较多,如果给学生填鸭式灌输,显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作为新课导入,并且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邀请学生上台动手做实验进行课堂展示,如此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用玻璃杯蘸取稀硫酸溶液在一张白纸上写字,例如书写“化学”这两个字。一开始,在白纸上几乎看不出任何书写的痕迹,这是因为稀硫酸本身没有颜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然后,我们需要将这张白纸晒干,在晒干白纸的过程中,教师可介绍硫酸的分子式等一些铺垫性知识,待白纸晒干后,便是变魔术的时刻,白纸上出现了黑字,学生自然会问为什么,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介绍背后的原理。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能够使有机物碳化,白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机物的一种),所以随着白纸上的稀硫酸被晒干,其浓度会提高,进而变成浓硫酸,所以原先写字的地方被碳化,因而白纸变黑字。通过揭示趣味化学实验现象的原理,加深对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2.神奇的催化剂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来设计趣味化学小实验作为新课导入。例如,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但过氧化氢的性质不稳定,容易失效,过氧化氢为何会失效?在制取氧气的新课导入时创设这一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初中阶段,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有三种,最简单的是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教师课堂演示,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的气泡是何种气体?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介绍催化剂的性质和作用,同时介绍制取氧气的原理,并在黑板上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在课堂结束时,回扣情境引入问题,即过氧化氢的失效原理,在于缓慢的自然分解,由于积累作用,长时间后过氧化氢便失效了,加入二氧化锰后相当于加速了这一过程,因此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催化作用,不参与这一化学反应,本身不发生变化。

二、化难为易,用趣味实验探究新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知识时,如果直接给出学生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习如果不理解其背后蕴藏的原理,课堂会显得呆板枯燥,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容易遗忘。所以教师可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作为知识串联的线索,在实验中介绍原理,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实现理论和实验同时兼顾的教学目的。

首先,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并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和一滴洗涤剂,可以观察到鸡蛋会沉入杯子的底部。接着往杯子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并用玻璃杯将其搅拌均匀。可以观察到蛋壳表面先是出现一些小气泡,随后气泡由小变大,并逐渐增多,鸡蛋会缓慢上升,并且不断地在翻转,好像是在玻璃杯中跳舞似的。鸡蛋为什么会跳舞?气泡里的气体是什么成分?首先给学生抛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接着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分析。

鸡蛋壳主要是由碳酸钙构成,当遇到盐酸时,二者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在实验中所看到的气泡现象,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气体会逐渐增多,在气泡的作用下,鸡蛋会不停地翻转。最后,需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方程式,并告诉学生配平原理。如此一来,通过趣味化学实验的方式来介绍新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加强探索总结,使趣味化学实验深度融合至初中化学教学领域

对于初三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全新的化学符号、各种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对于他们而言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高低关系到该学科的学习效果。如果仅仅告诉学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学生没有达到充分理解,而是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化学是一门单纯记忆性的学科,逐渐丢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趣味化学实验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先从趣味化学实验作为课堂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后,接着教师要因势利导,介绍现象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适时板书描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反之,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直接引入,课堂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参与度大大降低,不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化学实验注重严密性,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并且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扎实。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且安全的趣味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四、结论

总之,新课改要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初中阶段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课大有裨益,学生可通过趣味化学实验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杭太进.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9(45):89-90.

[2]孙泽.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02-203.

[3]李貌.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30):57.

[4]毛卫娟.趣味实验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