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潘菊英

绍兴市树人小学教育集 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逻辑性,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把活动课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可以积极自主地学习,主动加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课开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措施,希望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比较活泼好动,如果长时间让他们处于被动学习中,会逐渐降低他们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他们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比较枯燥的科目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其具体的学习情况,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活动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课开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都处于应试教学模式中,虽然在教育改革推动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一定转变,但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目前仍然有些教师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数学教师对活动课缺少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难以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实际运用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增加了活动课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换,还是以自己为主导,这样会使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活动课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活动课教学现状。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培养实践能力

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解题能力,还逐渐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等。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而没有强调学生兴趣的培养,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尤其是数学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而通过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教师要提高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开展活动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活动环节,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会解题方法,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以后运用时也可以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要有清楚的认识,不仅要成为活动课的组织者,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二)丰富活动形式,注重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以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最佳场所。而活动课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实际操作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来设置课程形式,以此来达到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全班学生的身高总和是多少,平均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的身高。这种动手操作实际计算的活动,既增加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认识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其次,实际调查型,由于数学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此,可以安排实地调查的活动,让学生统计周边居民的用水用电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统计知识的目的。最后,知识拓展性,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基础上为学生增加学习难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以此来打破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可以有进一步提升。总之,开展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教学引导,促进合作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活动课的开展更加顺利。通过活动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逐渐增加了,对于构架和谐的教学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而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效率。基于此,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课,让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不断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发现更合理、更高效的解题方法。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不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还要鼓励学生多多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可以拥有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对于参加活动课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为教师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不仅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多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逐渐提升。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活动课的氛围也更加良好,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知识的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活动课就是让知识回归生活,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此来满足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也可以让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不仅使其具有较高的学习水平,还拥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活动课的开展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有良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郭冰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22).

[2]张森.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4(02):52.

[3]王玉芳.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