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的“复习性拓展”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关于小学语文的“复习性拓展”教学

叶荣

新疆 石河子第二十八中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来到了学生小学生涯语文学习的尾端,同样也标志着一名学生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年的开端,这一时期学生们开始慢慢懂得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能够对社会拥有初步的认识,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与社会接轨的知识实践,思想心智开始慢慢成熟,而这一阶段也标志着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同时,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认识能力薄弱,对形形色色的人与物产生强烈的朦胧感,憧憬感,并对识别事物的好坏区分能力孱弱,抵抗诱惑的能力差,这就会对学习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久而久之会出现严重的堕学心态,开始慢慢对学习产生抵制甚至蔑视的情绪,这是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最忌讳的东西,而再加上又临近总复习,课程安排更加枯燥,更加繁杂,致使师生矛盾也开始慢慢激化,六年级的学年最为头疼也最为重要,如何让学生抵触这种消极情绪,让学生把心思全部放在复习中,将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找回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我们的教学方式入手,着手对学习方式进行改善,让学生重回课堂,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方式;六年级语文;复习整合

我们都知道六年级的教学模式基本都以复习为主,可以说不仅仅是小学六年级,在所有学习的末端学生都会多少产生一些厌学的负面情绪,因为复习是极为枯燥的一个学习部分,不像新的知识融入会带给学生新鲜代入感与学习后的成就感,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难以正常顺利的进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旧知识之中找到曾经的新鲜感与成就感呢?我们推荐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复习的教学生活中找到新的快乐和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提到的“复习性拓展”教学,那么它的实际运用是怎么样的?能否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就我多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来谈谈“复习性拓展”教学为我们的六年级学习带来的作用。

  1. 引导自主复习,复习性拓展的基础

我们在“复习性拓展”的学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因为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把握住之前的知识,这是关键,在六年级的知识整合阶段不能能完全依靠我们老师来进行满堂灌的基本知识梳理,一定要在根本上让学生根除这种思维方式,让学习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得到体现,让学生能够在问题处理上自觉性的找到新的知识和新的积累,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做到真正的理解记忆。而我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完全取决于课堂,这就体现出它的局限性,即无法让所有学生全部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对知识点遗漏进行有计划的补充,这就会出现在之后的考试中无法把握住学生对习题解决的需要,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一直会存在这种一知半解的疑虑,这对未来的小考时十分不利的。理解不透彻,那么习题的解决上就会出现相当大的困难,这种知识遗漏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积累不完善,更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教学失误。那么如何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并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提出,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疑虑进行解答,就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为真正的“复习性拓展”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教学复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这种复习学习模式,通过我们对《石灰吟》的再度讲解,就可以试着让学生来自己点出诗句中的重要释义,点出重点语句和重点词汇,从中加深对诗词的记忆与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这种学习模式后,就可以对之前学过的诗词课文进行归纳处理,并通过对之前诗词的再度翻译和理解,加深对原文的印象,从而通过对这些重点字词的自我认识和理解,丰富自己的积累量,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积累能力,为今后的诗词学习或是诗词赏析提供良好的词汇基础。真正的让学生做到通过复习找新知,通过复习学新知的教学理念。做到复习与拓展并存的教学理念,最终达成我们的“复习性拓展”的教学目标。

  1. 探究讨论阅读,复习性拓展的关键

复习的目的其实还是在于对习题的拆解分析,不仅仅是通过对旧知识的积累重现,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学过的知识表现在习题当中,那么阅读就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我们都知道小学的阅读理解还是比较偏向原文的,答案能在文中找到并进行复述。不同于初中,高中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深层摸清作者的写作目的,切实的找到文章中心才能进行作答。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仅仅是需要学生对文章大意能够了解,对文章的把握力度要求较为简单,并且基本不会出现难懂的小说文或是难度较大的议论文,基本都是以普通简洁的小说和说明文为主,一来这些文章对学生的门槛要求较低,很容易找到论题,二来,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仅仅是考核学生对之前课文学习的成果检验,即课堂问题的口头回答能力,基本贴近课本知识。这就让学生能够大面积的在这方面获取分数,从而缩短中下等学生的成绩差距。为此,就要求所有的语文老师在阅读理解上花些心思,在课堂上就锻炼出学生的初步阅读理解能力。在复习阶段更是如此,在迅速浏览曾经课文的同时就可以指引后进生们进行这方面的培训锻炼,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以优带劣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学习,通过互相的讨论让后进生得出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并在之后的习题中付诸实践,把握这仅有的机会,在小考到来之际迅速提升。

例如:我们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的课程回顾阶段,就可以采用优生带动差生的方式进行复述教学,我们将课文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整合复述,让优生带领差生进行原文查找,通过找到的答案进行自我语言整合,从而表述出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明白到星期五为何能够配合鲁滨逊进行生存最终以“人”的形式与他回到故乡。通过找到答案理解课文的方式来达到学生对阅读理解试题解决的实际方法,从最终的做题上得结论,从课文中找方法,进行这样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二阅读理解习惯,以此来拓展出未来习题解决的根本方法,这就做到了我们“复习性拓展”教学方法的关键。

  1. 分类知识整理,复习性拓展的目标

当然我们最终的复习目标依然是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温故并整合梳理,那么怎么才能让知识系统性的映入学生脑海,在做题时可以快速的从各个层面找到解决方法,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分类,仅仅整合学过的知识,学生是相当难以承受的,因为小学语文虽然知识不多,但终究是内容繁杂,学生如果无法对知识进行板块划分整理,那么必然会导致知识流失,即使是优等生也不例外,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我们讲求“分类梳理”的复习模式,将诗词类放在一起,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通过将借物借景进行划分诗词,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就可以了解到其中的诗意中心的内涵所在,这也能够为学生在今后的诗词赏析中得到良好的积累与拓展思维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想,从而能够表述出不同的景与物对作者内心和感情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出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在今后的诗词学习中就可以借鉴这种知识进行拓展从而很直接的就可以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境内涵,为未来的诗词赏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我们在进行“竹石”的复习时就可以直接向学生进行板块梳理,分类了解诗词的方式,通过郑燮的写作风格直接就可以了解到“竹石”想表现的一定是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不对困难低头的优良品质,从而能够更为直接的让学生明白到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达到加深记忆和真正的理解性记忆的目的。这样就即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也明白了借物喻人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我们对知识分类整理后的“复习中有拓展”的教学目标。

总之,六年级语文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课堂灌输,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自觉的进行复习,学会复习,更要学好复习。用“复习性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生涯画上完美句点。

参考文献:

  1. 顾艳.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注意问题[J].小学生(中旬刊),2020(10):20.

  2. 彭兆琪,刘瑜.线上“主题学习”新路径——以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0(0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