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3

探讨如何提高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水平

何博恒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200021

摘要: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逐渐提升,博物馆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而讲解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知识接收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将从博物馆讲解的发展趋势出发,探究如何提高讲解员对讲解工作的认识,并讨论提升讲解员讲解水平的对策。为提高博物馆讲解员专业能力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


引言:现代博物馆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搜集七项工作融为一体,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公益性机构。而讲解员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之间的桥梁,讲解服务直接影响着观众受教育和参观的质量。

一、博物馆讲解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文化强国的政策引导下,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使得更多人民群众有了接触文化知识的机会,在现今公共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及公共教育作用,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参观者的变化以及文化需求的提升,为博物馆讲解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博物馆的讲解人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众多参观者对博物馆内的展品有着较大的好奇心,但受限于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专业范围等方面的影响,多数参观者难以深入体会和领悟展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博物馆配备讲解人员,积极开展讲解工作,为参观者提供优质的文化知识传播渠道,满足各类参观者的不同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博物馆的讲解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博物馆服务形象和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提高讲解员对讲解工作的认知。

(一)讲解工作的认识

讲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讲解工作的重要性。讲解员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博物馆中各类展品的“声音”,许多文物都有深远的历史背景,承载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历经时间洗礼的展品需要讲解员将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诠释出来,尽可能地将静置的展品变为生动的过程。并且讲解员担当着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通过对讲解内容、讲解技巧、讲解方式的优化,不断提升讲解工作的效果,就像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一样,讲解员也应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望,使博物馆获得人们的认可。讲解工作也具有服务性质,讲解员要保有良好的服务观念,尊重观众、理解观众,讲解工作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参观者的感受,讲解员要充分认识到讲解工作的含义,积极开展讲解服务,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的传播。

(二)博物馆讲解特点

由于博物馆中有许许多多的藏品、文物,其性质和内容存在差异,讲解工作要分门别类,讲解员要清楚藏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例如在讲解艺术品、文学作品中,传播艺术品和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含义和创作理念,要比介绍其历史背景更容易被参观者所接受,就比如一些古代书法展品,多数参观者难以认全上面的文字,讲解员就应注重文字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在参观者清楚文字意思后再深入文化内涵的讲解工作,应让参观者对展品有清晰认识后,再挖掘其文学价值。而在面对一些化石、标本类的展品时,可以从自然与生命的关系出发,追寻着历史脚步,不断探索生命的进程,直至引出化石、标本的历史背景。讲解员要清楚认识展品的区别,不能一副说辞套用讲解,讲解工作需要从不同角度优化讲解内容,使讲解富有特点[1]

(三)数字化讲解模式

数字导览讲解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所普及,其优点在于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不同解说语种,能够在轻松安静的环境中获得精神方面的享受。不过其也有明显的缺点,如果要每位客人都拥有导览器,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资金成本较高,而且数字导览文本固定,语音平淡,文化知识传播多依靠参观者自身领悟,当有疑惑需要解答或想更深入了解展品时较为乏力,人工讲解与智能化讲解各有优劣。现阶段有一种两者相辅相成的讲解方式,讲解员佩戴数字导览设备,并通过蓝牙、网络传输到参观者的耳机之中,讲解员掌控着讲解流程,既可以随时暂停电子导览,由自己进行生动有趣的说明,也可以依靠电子导览让参观者更快了解到展品的大致内容,进而节省讲解时间,能够将更多优良的文化知识传播给参观者。

三、提升讲解员讲解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保持良好的礼仪形象

良好的仪容仪表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社会行为准则,在社会的交流活动中,礼仪是应当共同遵守的意识行为规范,也是讲解员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讲解员保持良好的礼仪形象可以从两方面坐起。一方面是自身形象素质的维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讲解员应注重自身的妆容,保持脸部红润有光泽即可,让自身充满亲和力,在服装方面也应符合博物馆规定。毕竟游客与讲解员之间的交流是从外形开始,干净利落的服饰能让参观者感受到博物馆的服务水平。而在一些特殊展品或展馆中,讲解员可以穿搭符合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的服装,例如少数民族的展馆或是革命纪念类型的展馆,可以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另一方面,讲解员要注重外在的礼仪习惯。应保有一颗平常心来面对讲解工作,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心情低落时要学会及时调整情绪,避免带到讲解工作之中。并且在饮食睡眠上应具有规律,闲暇之余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尤其是在面对外国观众时,具备外国的礼仪常识,将更容易交流沟通

[2]

(二)加强声音和语言的掌握

声音和语言是讲解工作中的首要环节,讲解员是通过声音传播文化知识,好的声音会给观众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当然,这里所指的声音是音量、音高、语速等方面,不包括先天发声器官所产生的独特音色。首先讲解员要了解自身的声音特点,在讲解工作中要懂得声音的运用,注重声音的变换和交替使用,而不是追求音色的悦耳动听。讲解员不是歌唱家,声音的清晰是维持参观者注意力的首要保证,合理运用声音的变换能够给观众一种美的感受[3]。其次,正确运用语调和语速,在参观展品时文字阅读往往要比声音传遍更快,而观众的兴趣来源于注意力,讲解员进行讲解时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富有节奏感的讲解将牢牢吸引观众。并且控制声音高低也是讲解员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讲解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音量的高低,在有很多观众参观时,为保证最远观众也能清晰听见,就应提高音量,相反就要降低音量。讲解的语速决定了观众的理解速度,过快的讲解速度会导致观众接收信息太多,无法深刻学习知识,而语速太慢又会导致观众注意力下降。然后讲解员还要把握呼吸的节奏,在声乐演奏中因为话筒放大,经常一些呼吸调节不佳的歌手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声,影响到音乐效果。讲解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良好的呼吸节奏不仅能够给观众更为流畅的体感,而且讲解员自身也不会过于劳累。最后是对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而博物馆作为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机构,也是众多外国游客的选择之一。博物馆应加强对外语讲解人员的培养,讲解员也要对展品中一些外语描述进行学习,增强自身外语讲解的专业能力。

(三)注重情感与动作的应用

在讲解工作中情感和动作往往能带动观众的兴趣,影响着观众的情绪。讲解的情感与动作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情感和动作的无声语言,讲解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能够充分表现出自身的情绪。面部表情与目光是讲解工作中常用到的技巧,脸部的一颦一笑、一悲一怒都能让参观者感受到讲解员的情感,不过表情的应用要具有真情实感,也要结合展品的实际情况,例如讲解员对某件展品的残缺表现出遗憾、可惜的情感,就能将观众代入展品的历史背景之中。眼睛是心理的窗口,讲解员可以通过目光跟观众进行沟通,一些经验丰富的讲解员只凭借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参观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讲解过程中目光不能一动不动,要多与观众交流,用目光观察参观者的情感,通过目光来了解观众感兴趣的展品。并且目光可以环顾周围的观众,让远处的游客也能被讲解所吸引,照顾所有观众的感受。另一种则是配合讲解的表达,手势语是讲解工作中强调讲解内容经常使用的方法,在突出展品内容或艺术价值时多使用手势语,例如针对瓷器上的花纹、图画上的细节,都可以用手势直接了当地指明出来,让观众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讲解内容的重点。

(四)优化并精炼讲解词

博物馆讲解工作需要提前备好讲解词,并根据博物馆内部展品进行优化和调整。讲解词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参观者对展品的理解程度,也是讲解员将自身情感代入讲解工作的重要环节。讲解员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来精炼讲解词,以提高讲解工作的质量。第一种是情感调动,讲解人员在创作和背诵讲解词时将自身情感代入进去,每一句话都应富有情感,通过赋予话语感情来提高讲解员对讲解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讲解员优化讲解词中的情感表达,使讲解工作更容易与观众形成共鸣。第二种是录音修改,此种方法最为简单有效,讲解员将日常工作中的内容录制下来,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收听,加深对工作时声音和语言的理解,寻找讲解工作中的不足。不过此种方法无法检验讲解工作中的情感与动作表达,多是针对词语运用和声音声调的精炼。第三种是评价法,由观众和其他讲解员对自身讲解工作进行评判,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将实践中学到的内容进行改进,能够有针对性地优化讲解工作,使讲解更为精彩。

(五)向个性化讲解转变

博物馆的受众群体多样,不同的群体所需的讲解工作也具有差异,一般来说讲解工作可以按照年龄将观众分为四个群体,分别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少年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并且其兴趣和好奇心较为强,讲解员在讲解时要注重寻找他们的兴趣点,由浅入深进行讲解,讲解内容要增加一些故事、传说,并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平等的态度去进行讲解工作。青年作为年轻群体,文化知识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需求更深刻的知识,其中不乏一些文化水平高、文学素养强的群体,讲解员要找准内容的核心点,加强与青年群体的沟通交流。中年和老年群体区分较为复杂,大多是观光游览型的普通观众,面对这类群体,讲解无需过于深入,知识内容传播要尽量放缓,等待人们理解。还有科研视察类的人群,这类群体的目的性较强,无需太多平淡的讲解,讲解员主要是陪同,针对性概括与回答,并且讲解员可以从这类人群身上学习更多文化知识[4]

结论: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仍在发展,讲解员的讲解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提升的,讲解员需要充分认识讲解工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保持好自身礼仪形象,加强声音和语言的学习,注重讲解工作中情感动作的运用,优化讲解词,针对不同参观群体进行个性化讲解,从而使讲解质量进一步提高,促进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楠.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的思考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9):144-145.

[2]张萍萍.新时期如何提升博物馆讲解员综合素养[J].知识文库,2020(03):214+220.

[3]杨娜.刍议如何提升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技巧[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8):109-111.

[4]何明霞.博物馆讲解艺术中的个性化讲解[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