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1 384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1
/ 1
摘要目的腹膜癌是一类原发或继发于腹膜表面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针对腹膜癌发展的一套综合治疗策略。本文旨在分析CRS+HIPEC治疗腹膜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其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30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 054例)腹膜肿瘤外科连续治疗的1 384例腹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本组患者CRS+HIPEC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器官切除数量、腹膜切除数量、吻合口数量、HIPEC方案等)、安全性[术中出血量、术后严重不良事件(SAE)及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生存情况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SAE依照国际腹膜癌联盟不良事件定义进行分级,将Ⅲ~Ⅳ级不良事件定义为SAE。围手术期定义为CRS+HIPEC治疗日至术后30 d。OS定义为CRS+HIPEC手术当日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结果描述,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男529例(38.2%),中位年龄55(10~87)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2.6 kg/m2。1 384例腹膜癌患者中来源于胃癌164例(11.8%),结直肠癌287例(20.7%),腹膜假黏液瘤356例(25.7%),腹膜恶性间皮瘤90例(6.5%),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原发性腹膜癌等共计300例(21.7%),腹膜后肉瘤、肺癌、乳腺癌等少见来源肿瘤187例(13.5%)。本组患者中位手术时间595(90~1 170)min,中位脏器切除数2(0~10)个,中位腹膜切除区域数4(0~9)个,中位腹膜癌指数(PCI)评分21(1~39)分,细胞减灭程度(CC)评分0~1分达61.9%(857/1 384)。HIPEC方案:顺铂+多西他赛917例(66.3%)、顺铂+丝裂霉素183例(13.2%)、阿霉素+异环磷酰胺43例(3.1%)及其他方案240例(17.3%)。331例(23.9%)腹膜癌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500例次,其中21例(1.5%)患者因治疗无效于围手术期内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6(0.3~182.7)个月,414例(29.9%)死亡,mOS为38.2个月(95% CI:30.6~45.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50.4%、39.3%。其中,胃癌腹膜转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腹膜假黏液瘤、恶性腹膜间皮瘤和妇科肿瘤及原发性腹膜癌患者mOS分别为11.3个月(95% CI:8.9~13.8)、18.1个月(95% CI:13.5~22.6)、59.7个月(95% CI:48.0~71.4)、19.5个月(95% CI:6.0~33.0)和51.7个月(95% CI:14.6~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为胃癌(HR=4.639,95% CI:1.692~12.724)、结直肠癌(HR=4.292,95% CI:1.957~9.420)和恶性腹膜间皮瘤(HR=2.741,95% CI:1.162~6.466);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为60分(HR=4.606,95% CI:2.144~9.895)、70分(HR=3.434,95% CI:1.977~5.965);CC评分为1分(HR=2.683,95% CI:1.440~4.999)、2~3分(HR=3.661,95% CI:1.956~6.852)以及围手术期发生SAE(HR=2.588,95% CI:1.846~3.629)均是影响本组腹膜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S+HIPEC是针对腹膜癌有效的整合治疗技术,可延长生存,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术前需要严格筛选病例,KPS评分<80分者应慎重选择接受CRS+HIPEC治疗;术中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达到满意细胞减灭程度;另还要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SAE以降低腹膜癌患者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