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养正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3

小学 养正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林丽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迴龙小学 广西玉林市 537600

摘 要:新时代,为积极探索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念下育人途径,小学以养正育人为抓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养正育人办学理念为基础,探索和思考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养正育人

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当前时期,部分小学将养正教育当做新课改教育突破口,积极整合学校自身历史文化资源,逐渐将传统文化教育引进校园,树立开放创新、纯正严谨、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养正育人办学理念的内涵

“养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养正”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价值追求。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催人向善、助人增智、促人觉醒。因而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一项“养正”的事业。“养正育人”,让师生经过学习实践的过程,变为人格完善、身体健康、思想独立、品德优良、知礼守法的社会人。

学校通过各个方面的濡染和熏陶,在自然和真实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塑造和教化,由此浸入学生的“知、情、意、行”。学校文化和人性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的润物无声显示出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养正育人”教育实施的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是养正育人教育实施的基础,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从而唤醒教师和学生对真善美的享受,并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中端正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从校园育人环境方面看,学校可以在设立养正碑、养正角、养正标语,建立养正长廊、养正园、养正诗社,并且充分使用电子屏幕播放养正信息。其中,养正角是指在每个教室内设立养正宣传角,定期评选符合养正理念、品行良好、有理想、心灵纯正的优秀学生,公布其先进事迹;养正长廊是指在教学楼长廊内,将经典养正事迹、名人故事等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感染,从而启迪智慧、明确目标;养正标语是指充分借助校园内的标牌标语,展现养正理念,而且为了增加学生对养正理念的认同感,学校可以举办“养正护绿”标语征集活动,首先在班级内开展评选活动,选出最受学生喜爱和认同的养正护绿标语,其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级评选和年级评选活动,然后选出最符合养正理念且学校师生都认同的养正护绿标语,最后将这些标语制成标语牌,设置在校园内,如“小树小草有生命,大家必须来呵护”、“少一个脚印,多一片绿意”、“花草正在向我们微笑,请不要伤害它们弱小的生命”等,富有趣味和诗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养绿、护绿、爱绿的观念,继而维护校园绿化环境[2]。从校园整体环境看,学校应该积极打造养正文化园,建立养正文化长廊、雕刻养正浮雕、树立养正碑、优秀养正人物雕塑等,充分展现学校特色,呈现富有养正文化气息,且美观温馨的校园整体环境。

同时,学校应该积极整合自身特殊资源,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其指导下逐渐完善校园养正文化体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深入贯彻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使得养正办学理念为各方接受,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进一步提升课堂育人效果、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真正将育人融入教学活动,将教育融入课堂实践。

三、学生培养体系及系列活动是“养正育人”教育实施的关键

养正教育学生培养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学校发展目标和实际,结合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明确学校特色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个部分,学校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根据新时代发展需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必课程教学体系中,构建小学学生培养体系[3]。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小学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当地学校教育教学,例如,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数学组合问题解决应用、STEAM创客课程等。二是,地方课程特色化,是指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开展德育课程、主题月教育课程、仪式课程等,同时加入传统文化教学,包括《三字经》《论语》经典诗词歌赋、养正操、剪纸、书法等,或者组合校内骨干教师力量,精选具有区域代表特色和影响的作品汇编成《历史文化名人作品选集》,或者根据当地传统文化编写《小学生经典诵读》文本,并将其列入日常教学中进行常态化教学,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和课程的建设实施。三是,社团活动课程,学校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如互联网体验活动、我是小记者、志愿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语言思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的教学形式,包括利用晨读午诵的时间,让学生朗诵《六礼三仪》《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组织开办班级诵读活动,在校内形成经典诵读的良好风气,陶冶学生情操、濡染学生品格、熏陶学生情感;组织各种才艺展示活动,如普通话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从而达到养正育人教育教学目标。

四、家长和社会区配合“养正育人教育实施的纽带

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不仅会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还会导致家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小学应该将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中,让家长和社会深入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养正育人要求,积极构建“家、校、社”通力协作制度”,逐渐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养正育人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保障[4]。一方面,为提高家长、社区参与项目的兴趣,丰富家庭教育新理念,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进课堂开放周、家委会培训、亲子活动等活动,加强家校密切沟通了解,使得家长明确学校教育目标,办学理念,以及如何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建立良好和谐家校关系。另一方面,定期要求家庭教育专家举办讲座,向家长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父母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思维方式”“亲子关系中如何引导孩子树立理想”等,帮助家长建立正确养正育人观念,提高家长人格素养和育人水平,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养正教育的共同发展。此外,应该与社区联动,共同开发养正育人教育课程,如社区志愿者行动、爱心岗、环保小卫士等,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校管理更规范、更和谐、更民主。

五、 构建教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是“养正育人教育实施的前提

构建教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创建学科组和备课组,将学科建设研究当做学校养正育人教育重要抓手,通过集体教研、课堂实践、教学反思等流程,构建特色养正育人学科教学样态、实践策略以及实践路径。大力推进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培育发展青年教师,打造科研型教师、书香型教师,并通过优秀教师研讨、讲座、送课下乡、课题研究项目等多种方式,使得不同层次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拓宽教师专业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从而构建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团队。

重视养正育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上充分考虑校本和学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小心求证、适当合作、学会反思,并且能够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错误,促使学生探索精神、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理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难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教学反馈和意见,便于教师精准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六、求证创新是“养正育人”教育实施的必由之路

学校在变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两者相辅相成。从求正方面说,学校应该根据时代特色和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精选符合学情的经典文化,让学生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中领略经典的魅力,体会汉字的音韵、形态和意义之美,并根据传统经典精髓,制定《小学生容止规范》,从言行、仪表等细节,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根据《规范》选出“最美少年”,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把养正教育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学习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探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了解其日常生活中的不便,采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或者,组织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营造同学间和睦相处的良好校园氛围。

从创新方面说,养正育人教育重在滋养,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文学作品、网络热词、社会事件等对学生精神文明和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学生的性格越发多元化,如果仅仅照搬传统经典对学生开展教育,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不利于养正育人教育开展。因此,学校应该基于办学理念,全面掌握学生兴趣爱好,借助网络平台、社会实践活动等正确引导学生,涵养学生品行,使其受益终生。例如,可以将养正育人教育与科技创新结合,创办校园科技节,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小手工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技创新教育在养正育人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养正育人教育引领下的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传统文化精华的守正创新,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学校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颜丙达, 张学清. 启蒙养正书春秋 文润德泽育英才——山东省临沂市傅庄街道中心小学"养正教育"课程纪实[J]. 基础教育课程, 2017:47.

[2]辛建飞. 关于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 读写算:教师版, 2017.

[3]施彩云. 尚真养正 以字育人——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学校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J]. 江苏教育, 2017(13):47-49.

[4]马建. "写字育人"与生活教育校本课程r——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养正德育"品牌创建探索[J]. 教育, 2018, (022):38-39.

[5]程能光, 章日红. 实施养正教育 培育品正学子——婺源县秋口中心小学养正教育侧记[J]. 江西教育, 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