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导入与教学成效的因果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3
/ 2

探究课堂导入与教学成效的因果关系

李春兰

广西南宁市隆安中学宝塔校区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有了一定的课改方向,同时对高中的化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学观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成效。本文以高中化学的实际作为出发,对课堂导入与教学成效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教学成效 课堂导入 因果

  1. 课堂导入有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化学课堂上时常表现为两种极端的课堂氛围,一是学习内容过于抽象化,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出现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调整,很容易因为抽象的难点而影响整个课堂。二是实验课中,虽然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因为缺乏课堂的实验导入或者演示,使得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盲目混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绪言课的导入虽说化学知识性不强,但却是一节可以接通师生信息,提高学生课堂氛围和兴趣的关键课程,使得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化学的学习以及研究产生无限向往和追求。绪言这节课程,老师还可以通过几个“魔术”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实验“清水变红墨水”:将两种无色溶液A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B溶液(酚酞溶液) 混在一起,溶液一瞬间变成了“红色的墨水”。 通过这实验使学生对教师的期待转变成了现实,将今后的学习建立在一个相互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在导入课堂内容时,需尽量将课堂导入设计得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其好奇心,方可将教学内容更好的进行。教师可采取“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在在讲解知识点时,适当引导学生温习过去所学知识点,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供学生思考及交流讨论。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喜欢上高中化学的课程。在学习《物质及其分类》这一节课时,让学生畅谈在超市中的物品的摆放规律、图书馆的书是按照什么分类才能够让我们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物品?由此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物质及其分类》本节课内容,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物品分类”相关图片。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总结出规律,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1. 课堂导入有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

学生课间休息时间通常是游戏打闹,或者激烈讨论其他学科的相关问题,由课前的混乱到进入课堂的安静,需一定时间来过渡转换。课堂导入便是使得学生进入课堂环境的最佳选择。这时,教师应该运用本节课的特点,用相关的生活例子作为例子导入本节知识,新奇而有趣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的思维状态尽快回归到课堂之中。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就是杜康造酒的典故,引出俗名酒精,乙醇本节的课程;非典流行时期,药皂曾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即便是现在也对它“情有独钟”,药皂具有清洁去污的功能外,还可以杀菌的作用。你知道传统的药皂中添加的药物成分是什么吗?引出酚本节课内容;通过有趣生活例子的相关导入,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调整了学生的情绪,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基础。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最快速度走进课堂最直接的方式。

三、课堂导入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美国心理家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 当学生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且抽象的知识领域时,将知识点分化,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整体知识,换而言之,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更容易些。比如《分子和原子》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知识也不充分,那么就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堂导入老师可以先将在多媒体投影四幅flash动画面。

1.A同学经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2.B学生路过石化加油站的时候,总会闻到一股汽油的味道。

3.C同学看到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

4.D同学指着在静止的水中品红溶液为什么可以扩散?

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导入本节课相关知识, 使学生明确该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经过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导入动画

具有趣味性,并在教学中能直观地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程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进行化学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导入除了通过文本、图片、动画来辅助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进行抽象内容的教学,突出该课程的重点及其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要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做好导入,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需在愉悦环境下开展,方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开端又是成功的一半。灵活而有趣的课堂导入,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环境中中接受新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导入需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及三维目标等相关内容。比如要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等。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好化学资源,为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导入,以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常用的课堂导入有:

  1. 直观导入法,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具的演示,形象、具体、直观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在传授氧化还原相关知识时,可将刚削好的苹果和久置的苹果进行比较等相关的实物来导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粉色的苹果肉变成黑褐色的原因?相对于老师枯燥文字的讲述,学生对苹果颜色的变化实物等有色、能触摸得到的东西会更加提得起兴趣。在讲到焰色反应时,可展示不同颜色的烟花绽放颜色,学生就会被五彩缤纷的景观所吸引。同时,学生带着对现象的疑惑快速进入课堂。然后教师就能顺其自然地达成了课堂导入的目的。

  2. 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程,实验导入法是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花吹气,棉花竟然能燃烧、向一张白纸用酚酞溶液写字,学生看不到老师写了什么东西?接着老师向白纸上喷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文字竟然神奇出现,从而提出本课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等。让学生观察,分组动手操作实验,便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好奇心。所以以实验演示和分组操作实验导入是化学教学常用手段。因此通过实验演示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创设趣味情景”导入法,化学教学中可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趣味问题”、“趣味游戏”等,来导入新课内容,趣味情景导入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新的知识。例如“乙酸具有酸的通性”概念的建立,教师如直接提出乙酸可以和盐反应。学生听到会感到茫然,无法理解。如果创设一个趣味游戏,将一个含有水垢的烧水壶展示,告知学生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向水垢滴入几滴食醋浸泡几分钟,水垢竟然神奇消失,烧水壶变得干净。通过直观实验,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理解和掌握。此外像“猜谜语”如《空气》生活中无处不在,但看不见,摸不着,没它活不下去。通过有趣情境导入,可激起学生好奇心,能让学生更集中精力去听课。

适当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够快速地让学生在课间放飞的状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