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市政工程市场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督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加强市政工程 市场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督 的探讨

黄广林

南海区道路建设管理处,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市政工程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应的市场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督问题也在相应呈现。[1]本文针对当前市政工程市场管理与质量安全的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政府监管角度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建议和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希望引起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提高新时期市政工程市场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水平建言献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市场管理;质量安全监督;

1引言

整顿和规范市政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市政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和市场整顿的工作,使违法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市政工程市场秩序有所改善[1]。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市政工程市场秩序仍然存在各种混乱的状况,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深化市场监督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标本兼冶,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市政工程市场秩序的混乱状况。

2市政工程市场监督管理存在问题

2.1市场行为不规范

城市轨道、市政道路等市政工程在城市区域都不可避免面临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占用道路等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是属于“三边”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三边”工程所带来的问题是,在工程开工前,责任主体单位很难办理齐全的报建报监手续,但是轨道交通工程、市政道路工程通常都是重点民生工程,政府领导及社会关注程度高,所以经常都是开通所谓的绿色通道,先行后补的方式提交报建报监手续,给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职能监管部门监管压力大,难于在开工前杜绝不符合法律文件规定的违规行为,给责任主体单位有了钻法律空子的漏洞,在后续的监管工作中也很难理顺前期工作中留下的烂账。另外有些工程存在人员挂靠、违法分包转包,超出资质范围承揽工程的现象;部分监理单位人员对工程质量把关不严,对工程的质量要点不明确,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未能起到事前、事中的监督作用。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不达标,隐蔽工程验收性检测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发挥检测指导施工的作用;质量问题闭合不及时,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整改落实不到位。疏于设备管理,对设备的租赁、安装和维保单位管理不到位,导致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较多等等。

2.2现行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制约机制难以有效运转

随着近年来,市政桥梁、隧道、轨道等规模、数量快速增加,监管难度、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大;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质量风险日益突出,加之市场约束机制不完善、参建主体逐利趋向,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2]。同时,部分参建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市场秩序混乱、诚信缺失、低价中标等现象仍然存在,约束参建主体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的机制难以有效运转。

2.3传统的监管方法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市政工程建设每年保持约15%左右的增长速度,整体规模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加上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地理区域呈带状、线状分部,难于做到区域封闭,施工工作面分散,工期短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农民工多等施工特点,工程事故隐患相对较多,较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项目管理情况来看,由于建设规模与管理资源配置失调,制约了质量安全管控水平的提升;工程技术储备不足,市场行为不规范,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不达标,违法分包、转包屡有发生,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工程实施承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管理的多种因素,导致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都与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4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近年来,经济发达区域的市政程规模发展迅速,监管的工程量、规模,远远超出一般县、区水平。每年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下发各种文件、通知不断施压要求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深入查找和分析本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手段及措施,加强监管执法,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堵塞漏洞,严防事故发生;同时还不断加码环保扬尘治理、防登革热、三防处置、创文检查等应急任务,地方政府政府职能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监管人手面临严重不足。在监管人员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难于对整条线的每个工点都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漏洞,也很难做好面面俱到,不可避免个别工点存在薄弱环节,容易引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面对如此形势,尽快建立完善的“履职不失职、尽责不追责”的监管工作新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3解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的措施

3.1强化企业主体责任。1)与施工企业签订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达到三个100%(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率100%、“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取证率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及实现年度施工安全事故零死亡。2)出台相关行业管理文件,督导企业进一步清醒认识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具体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推进企业真正按照要求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控制一般安全生产事故,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3)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各类事故。实施施工生产安全管理重点监控制度,将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列入施工企业重点监控名单;并要求企业做出书面报告,查找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强化企业主体的责任意识。

3.2加大各项质量安全检查力度。采用综合性大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督查,开展各类大检查,包括综合性质量和安全生产检查、深基坑施工安全暨汛前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检查,防御强对流天气专项检查、高处作业、临边防护专项检查、明查暗访督导,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等。对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及个人进行安全生产动态扣分。通过加大各项质量安全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参建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3.3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为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可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每月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对存在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项目进行抽查。通过加强对危大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及论证流程、是否按方案施工及验收情况的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市政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严防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4做好对监理企业监督的管理。为督促监理企业和相关人员落实职责,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监管部门应对监理企业实行常态化飞行检查,对监理履职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诚信扣分、动态扣分和通报批评。同时通过奖惩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监理企业作用,让监理企业成为政府的左臂右膀,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工程监管的延伸,减轻监督压力。

3.5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与市场监管的联动机制

1)加强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安全行为记录在案,通过公告、公示进行信用惩戒和社会监督,充分体现督查的权威性,督促各方主体自觉规范质量行为、落实质量责任。2)要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建立“两场”无缝衔接的监管机制,切实解决当前市政工程市场管理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即市场准入管理多,市场清出管理少;企业资质、个人资格审批多,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少;监督检查多,检查结果利用少。从资质资格管理、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着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约束作用,将工程质量监管与资质资格、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等紧密关联,建立一套市场准入与企业诚信评价相关联的约束机制。3)通过建立市场监管的数据库,把较为分散的企业资质数据、个人资格数据、项目管理数据、信用记录数据,整合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各地数据信息,实现“现场”与“市场”的联动监管,形成一种“激励守信、惩诫失信”的社会奖惩机制,促进行业主体自觉提高质量意识和信用水平[3]。

3.6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完善培训教育制度,加强监管人员的技术业务教育培训、廉政警示教育,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及视频学习,让广大一线作业人员自觉学习施工作业安全防范知识,提升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4结语

市政工程市场管理与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是市政工程工程质量安全的必要保障之一,只有与时俱进,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套与当前市政工程行业发展态势相适应的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解决一系列的严峻质量安全问题,从而实现监管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同时,要强化在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市场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自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我国市政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其国.浅淡建筑市场的监督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7(5)

 [2]乔永平;张林飞.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广西城镇建.2013.132-135

[3]董文斌,柯于连,夏峰.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 中华建设.2011(06):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