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与综合实践碰撞出多彩火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传统节日与综合实践碰撞出多彩火花

郑珍珍

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七小学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小学生抓起,从根基抓起,夯实 中华文明的基石,意义重大。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传统节日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情感。 因此,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维护公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 班级教育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 志。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发挥了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在班级教育活动中,如何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民族传统文化 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呢? 笔者以本班教育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背景描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体验端午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端午习俗,理解传统文化内涵,2019年6月5日下午,本班五年级的学生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一次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包粽子的体验活动。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家长和笔者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开始,学生们聆听笔者述说端午节的来历,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充分感受到这个节日对于中国人的特殊含义。之后便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学生们在“家长老师”——小黄妈妈的带领下亲手制作粽子。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绿色粽叶和白色糯米的融合,锻炼了动手能力,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三位家长的协助下,每一个孩子都制作好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粽子。

本次活动是家校联合的一次有效体验活动,孩子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体验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端午习俗,明白了端午节所蕴含的意义。在带来乐趣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

生1:老师我知道为什么粽子是三角形的了,把粽叶围成一个漏斗的形状,这样里面的糯米不容易漏出来。

生2;每年端午节我只知道粽子香又好吃,没想到包起来这么困难。

生3:每次吃粽子都感到一股清香,我以为是糯米的味道,现在才知道是粽叶的香气。蒸粽子时,时粽叶的清香融入到了糯米中。

……

在粽子制作过程中平时学习兴致不高的孩子尤其认真,眼睛迸射出求知的欲望。男生小黄身体瘦肉学习成绩不好,总会被班级同学忽视。在学习包粽子过程一直热心向一位家长请教,一步一步慢慢来,最终包好了粽子。他兴奋地对我 说:“老师,我要把粽子带回家蒸起来给妈妈吃。”

男生小戴和小郭平时经常争吵,时常闹矛盾。包粽子时两人之间的恩怨陡然消失,你帮我拿粽叶,我帮你绑粽丝,还一起互相探讨糯米如何不会漏出来。

女生小黄的妈妈就是本次活动的家长老师之一,负责在台上讲授做法。小黄一年级父母就离婚了,近期母亲要再婚了,小黄比较抵触,两人关系一直僵持着。当小黄看到妈妈上台给全班同学上课时,她的眼神马上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的满不在乎到吃惊再到充满笑意。小黄妈妈那天活动结束后回家告诉我小黄和她的关系有所缓解。


片段(二):体验冬至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2019年12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冬至节,当时笔者的学生已经小学六年级了,但对于节气是什么毫无概念。我在课堂上向学生简单讲解了冬至的含义: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接着讲述了冬至节的由来。

讲述这个故事时,学生都感到兴趣十足。于是称热打铁,在班级家委会的协助下,笔者带领学生利用学校食堂,让学生在冬至节体验包饺子、蒸饺子、吃饺子的乐趣。在包饺子过程中学生创意十足,不局限日常包法,并且结合各自家乡风俗(学生大部分是民工子弟,来自各个省份),造型各异的饺子纷纷登场,让不少学生大开眼界。不会包饺子的同学也在家委会家长的指导下,认真制作饺子。

由于学校食堂设备有限,煮饺子改成了蒸饺子。当学生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造型各异的饺子,幸福的样子溢于言表。

三、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特别是面对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冲击,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有的中断有的名存实亡。与这种情况互为呼应的是,人们过节的热情也日益衰落。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相对稳定的文氛围和条件。在当前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下,如果小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传统节日文化,没有机会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醇厚,就会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基于此,笔者认为要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加强小学生对传承文化的兴趣、热情,每个节日都有它的由来和有趣的传说,还有许多古代名人在节日里留下的有趣故事,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些传说和故事时,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便在悄悄地影响着他们。让小学生乐于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源流,从而把传统节日的精髓自觉传承下去。

  1. 案例反思

对于有些小学生来说,目前面临的情况是:传统节日文化无处可学。在他们所知道的传统节日知识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家中长辈偶尔地说教。但这样的获得渠道,一方面,难以保证共有性和统一性,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从家庭长辈那里得来的知识极有可能存在厚薄、多少的差异。另一方面,家中长辈的传授有可能失之面片,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就特别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

笔者将家长请进课堂,将传统节日与综合实践相互碰撞,家校相结合,让学生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家庭。活动中学生、老师、家长欢聚一堂,气氛融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之化浪潮汹涌的当今世界,小学生教育必须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我们的传统节日,享受我们的文化遗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此,方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颖﹒《首都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识现状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2

【2】查从娣﹒《小学高年级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难点及突破思考》

【J】﹒语文课内外.2018.10

【3】李原﹒《传统文化进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8.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