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手机之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信息化环境下的手机之殇

孔新元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石山乡中心学校 810100


关键词:信息化 手机 家庭 以德育人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的背景下,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和明显,因此如何让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借鉴国外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认为家庭的亲情缺失给了手机可趁之机,家长的正确引导可以了却青少年对网络不能割舍的“情缘”。 这个不可回避的课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应该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让高科技成为青年成长的助力之器,而不是绊脚之石,相信在这场脑力与科技革命中青少年决不会倒下,这会成长的更好更快。

正文:

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教育信息化全面启动2.0行动计划,随着5G时代的来临,使得以德育人的重任更加显现在国家、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各个层面上,教育大会在思想上、方法上对以德育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技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引领着社会的潮流,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参与到了每一位社会公民的生活,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在逐步加深,对以德育人提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一个有史以来伟大的发明——手机,出现在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手中,包括我们的学生。这个互联网的终端,功能齐全,资源丰富,携带方便,使全球举头仰望星空的人类们逐渐变为“低头族”,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解放人类的同时又会将造成不同方式的次生伤害,诸位看官,特别是手机对学生的伤害不言而语,纵观国内外教育界对手机的做法都是一路喊打,但做法不一:英国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学生不能携带手机进入学校和课堂。美国、德国和法国管理学生使用手机主要通过制定严格的校规,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进行刚性的约束。在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方面,可能日本做法比较人性化。在引导学生科学与合理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日本学生家长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如何管控学生手机,看看国外做法初步梳理起来,主要的做法有:一是通过国家或地方立法做好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的顶层制度设计;二是通过制定易操作、易检验的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刚性校规;三是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正确引导,在自由和秩序间保持平衡,允许学生在学校有条件地使用手机。

国外的这些成功做法能有助于我们打开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的“另一扇窗”,也许能助力我们探寻到真正解决学生“手机问题”的新路径。本文就家长在孩子手机的使用方面谈一些想法: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事例:一学生因为家长没收了手机而不去学校上学,甚至跳河、跳楼自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育势必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家长不管,学校不管,社会懒得管。那么学生就在“三不管”的边缘地带往往就会走入网络伤害的深渊,无法自拔,甚至自毁前程。

出现这样的状况,是手机惹的祸?还是孩子的问题?或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对于科技的发展步伐人类无法阻挡和诋毁。前面已经说过科技的两面性。孩子身上肯定有诸多问题:不听从父母的教育、任性、痴迷手机与网络、心理问题等等。“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在这里更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因为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家长自身的原因和整改的方法将对孩子学习乃至一生至关重要。

一、亲情缺失给了手机可趁之机

手机的无限量诱惑:视频电话、语音聊天、网络直播、即时通信催生的远距离面对面交流软件:QQ、微信、快手也好、抖音也罢。里面演绎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家长们能拒绝得了吗?不能。我们的家长以家长自居,不管孩子的感受,在家里无限量数据下的直播或观看直播,大呼小叫,唏嘘感叹,难道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智?现如今家长们对孩子只给予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上的陪伴。连我们的成年父母们都无法拒绝手机的诱惑,何况懵懂的孩子?就这样父母亲情的缺失将把孩子推向虚拟的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难以割舍网络给予的慰藉。反过来我们却在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说孩子的成长没有偏方,有的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稳定而健康的土壤。这土壤里,有妈妈的陪伴,更有爸爸的身影;有童年的亲密,更有少年的尊重;有无私的给予,更有得体的退出;有急事的提醒,更有信赖的满足。才不会让杂草和疾患乘虚而入,影响孩子成长。

二、正确引导了却一段不能割舍的“情缘”

与以往的教育手段不同的是现在有些学校和家长都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采取“规则+使用”模式来对待学生玩手机的方式。有些学校在手机的管理上对家长的要求是不要完全禁止让学生玩手机,在您的极度监视下的家庭中这样的做法可能有效,但无法保证孩子在家外的所有行为,现在有的学校附近的商家竟然出租课上网的手机,收费一小时10元;有些孩子直接把手机拿到外面的小卖部中保存,定期给予一定的看护费,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外面畅玩手机。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家长与手机的这场猫捉老鼠的战役中如果不讲究策略和方法,最后我们是怎么 “死”的都不知道 。在家长的看护下,在限制时间的条件下,在规则限制下的手机使用是可以的,毕竟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的当下,如果一味地限制带来的后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接触手机,让他去和虚拟的网络发生交流,让他去在游戏的世界里和同龄人共同战斗。多了参与少了好奇,感受了也就不会痴迷了,这其中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尺度+温度”的引导是成败的关键,既要行事的规则,还要有无私的温暖。父母要在孩子人生最初的岁月里,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之路,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知识熟悉这个世界的符号,足够的耐心,慢慢理解,热情鼓励,让孩子为自我感到骄傲,为接纳新知识感到跃跃欲试:走入学习之门,将会是一张令人兴奋的探险远征。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和明显,因此如何使用手机?如何使用网络?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课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应该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让高科技成为青年成长的助力之器,而不是绊脚之石,相信在这场脑力与科技革命中青少年决不会倒下,这会成长的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

2、文中部分文字来自网络文章.

3、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