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家庭实行分餐制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推动乡村家庭实行分餐制的策略

田海涛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二中学校 161041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这次疫情的“大考”,使更多人开始关注自身饮食习惯带来的弊端。一直以来,我们习惯共同进食即合餐,互相夹菜被认为是热情的体现。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健康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各吃各饭的分餐制更加科学、更加健康,值得大力提倡。乡村家庭合餐制比较常见,家长的文明就餐意识不强,要想推行分餐制比较困难。针对本班家庭的实际情况,要采取哪些策略推动乡村家庭实行分餐制?笔者做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一、学习阶段:采取不同形式学习餐桌文化

1.利用钉钉直播,学习分餐制知识。

首先,笔者利用网络搜索关于分餐制与合餐制的概念与由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两种就餐制度的演变过程,初步理解什么是分餐制与合餐制。其次,根据本次疫情情况,向学生讲解分餐制的好处有哪些?最后,与学生一起交流家庭分餐制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优化,认为使用公筷、公勺更加方便,可以吃多少夹多少,不浪费,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能有效地避免互相传染的可能,达到科学就餐。

2.召开线上班会,学习文明就餐礼仪

首先,笔者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不文明就餐现象,学生一边表述一边总结,提出“文明就餐十一禁忌”,学习餐桌礼仪知识。在直观感受中,让餐桌文明走进学生内心。

其次,例举筷子与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礼仪常识。学生通过即兴演示,明确了小小餐具里所隐藏着的文明知识,并提出了公筷与公勺的使用注意事项,为持续开展分餐制提供了有效保障。

再次,出示集体就餐礼仪常识,文明就餐礼让图片,以及小学生文明就餐儿歌,让学生在观看,朗诵中,提高文明就餐意识。

最后,引导学生展开集体讨论,主要围绕如下两个问题:我们平时就餐存在哪些问题?我们以后怎样改进?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交流。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生活处处需要文明,需要改变自身不足,提升文明素养。

二、调查阶段:召开家庭访谈会议,了解问题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科学、文明就餐常识,现在需要了解家庭进行分餐制都存在哪些困难?

首先,笔者设计了访谈问题,根据问题,通过视频做了全班学生集体访谈。学生一致同意采取家庭分餐制,并表示有信心带动家长一起尝试,做好监督,平时也要帮助妈妈洗碗,减轻妈妈的家务劳动负担。

1家庭访谈提纲

家长访谈问题:

学生访谈问题:

1.您家采取合餐制,还是分餐制?

2.您觉得那种就餐方式更科学?

3.如果您家采取分餐制,会存在哪些困难?

1.你家采取合餐制,还是分餐制?

2.你有信心带动家长一起分餐吗?

3.如果采取分餐制,你打算怎样做?

其次,针对家长问题,笔者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通过召开家庭会议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带动家长一起做分餐前的准备工作。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线上交流,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菜品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分餐方式,例如,小明家庭只有两口人,可以采取分碗分牒的方法。小华与小奇家里人口多,可以采取公筷公勺的方法。交流中面对困难,我们积极思考,想方设法克服,以保证分餐行动走进每个家庭,避免非常时期接触传染。

三、宣传阶段:制作手抄报进行宣传引导

为了让家长更充分地了解分餐制,了解餐桌的文化,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在家庭中进行宣传,加深自身的就餐安全知识,掌握饮食方面的抗疫方法。两次不同主题的手抄报设计,学生紧紧围绕分餐制与文明就餐常识进行选材、绘画、排版、书写,形成一幅幅简单、具有宣传效果的作品。

四、实践阶段:学生带动家庭初步尝试分餐

通过前期三个阶段活动的开展,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努力下,初步商讨解决分餐制存在的问题后。每个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初步尝试推行分餐制,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家庭分餐、学生参与刷碗、收拾餐桌的图片。在尝试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小华同学发现刚开始自己和家人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把公勺公筷放到自己的嘴里,后来小华主动承担了监管员职责。小奇家庭购买了各种各样的餐具,对每人使用的餐具进行了分类。

五、总结阶段:分餐制持续推进的价值体现

“生活即教育”,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其中的教育价值。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停留在疫情期间,更着眼于每个人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分餐制的探索与实践,让笔者看到了教育改变的可能。

1.提高乡村家庭科学、文明就餐意识。

在未开展此项活动前,很多家长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合餐制存在的不科学因素,也没有意识到吃饭方式的选择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更没有想到餐桌上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知识,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素养。通过学习、交流、宣传、尝试,每个家庭由刚开始的抵触心理,到后来发现分餐制不易传播疾病,不浪费饭菜,利于节约的优点,从而促使每个家庭的安全就餐意识得到提高。

2.改变乡村家庭就餐习惯。

每个家庭在学生的带动下,开始改变就餐方式,尝试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分餐。有的家庭制定习惯养成计划,每天孩子参与洗碗任务;有的家庭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孩子承担监督责任;还有的家庭分盘用餐,根据自身所需,定量夹取,节约食物。要想改变家庭就餐习惯,重在坚持,学生、家长是否会长期参与分餐实践,需要教师做长程系列的活动跟进,鼓励并引导每个家庭逐步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3.餐桌上的家校共育成为可能。

在应试教育的当下,教育不仅仅只存在与校园内,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领域。依据活动的开展情况,以餐桌上的文化来促进家校合作已成为可能。家长在活动中积极配合孩子进行就餐常识的学习,无形中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高了安全意识。学生制作宣传手抄报,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家长给予大力的支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组织能力。家庭分餐制的尝试,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家长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言行示范,努力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生活的教育更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去追寻和探索。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用心去做,笔者相信总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