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育理念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分层教育理念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张彦文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730050

摘要:班主任区别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只负责本学科的教学成果,而班主任则要作为一个管理者对班级的所有事情进行统筹规划,最终达到目标规定。比如需要了解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关心学生生活健康,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组织班委会工作,协调任课老师、家长等之间关系等一系列工作。那么身为班主任,要想管理好整个班级,做好这一些列的工作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制定相应的班级规划。现如今大力推行创新改革教育,教育部出台很多教育政策为教师管理提供多种管理思路,其中我认为在实际管理中卓有成效的一项内容为:分层教育。分层教育理念在西方教学中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事实也证明这项理念地实施也取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关键词:意义 原则 科学 研究 提升

一、分层教育的意义

分层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教学中往往一把抓,无论传授什么知识都用同一种方式,这样就会造成适应能力好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成绩却越来越差。因此教师需要去探索和实施更好的教育模式,分层教育便应运而生。分层教育指的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等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最终追求的结果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提升,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现今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其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不尽相同,因此分层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可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快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了解学生,科学分层。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分层时必须在初期仔细调查研究,详尽的了解学生之后再进行分层,不可盲目的一刀切。很多教师认为作为班级主任,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进行分层教育时直接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划分。将学生分为:a,成绩高;b,成绩中等;c,成绩差三层。这就是盲目的一刀切,严重违背了教学初衷,违背了教育教学目的,而且这种划分更容易造成成绩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被分入最低层次,在学生面前永远低人一等,适得而反,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分层时不采取这种方法。在我担任班级主任期间最为有效的分层教育方法为学生成绩、品德、情操及健康人格结合起来划分,以德促学。

三、根据分层结果,因材施教。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将班级学生分为3类:

1类: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品德、情操、人格等均良好。

2类: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一般,品德、情操、人格等中等。

3类:学习态度差,成绩不好,品德、情操、人格等均不好。

经过分层,有针对性的对三类学生进行引导管理。比如1类学生很少让教师和家长费心,他们的存在可以作为班级的榜样,首先对他们提出表扬认可,然后让他们在保持现有基础之上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为班级做贡献等。比如在班级中将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带动其他层次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虽然1类学生不会让教师费很大的心思但是教师也不能放松警惕,如果给予他们太多的光环,他们受到了优良的待遇会产生骄傲的心理,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时刻引起注意。相较于1类学生,2类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思想态度等方面就显得有些不积极。比如同样是教师布置作业,1类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完成,并且能够对作业有正确的认识,可以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等。2类学生就认为作业是为老师完成的,老师布置了应该完成,如果不完成的话会受到惩罚,因此老师真正布置作业的目的没有达到。其实2类学生更大的原因是在思想上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他们从小形成了被动型的人格,做什么事情都不好不坏,不出大错也不会出彩。他们很少会主动找老师谈话或者提问题等,那么针对这层次的学生我在管理时对他们则会主动一些,比如主动课上提问题,主动课下跟他们交流谈心,主动对他们提出一些赞扬等,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很关心他们,对他们同样给予了很大的期望,那么有了受重视的感觉,学生就会主动去克服自己一些懒惰、逃避等心理,努力变得优秀起来。3类学生是让教师头大的一类,通常第3类学生头脑很灵活,只是学习、生活等态度不端正,以制造麻烦等引起大家的注意。既然如此我就会顺着缕他们,他们爱表现,那么就让他们去担任一些班集体活动,比如让他们担任生活委员、卫生委员,他们这层次的学生通常会形成一个小范围的圈子,如果抓住了圈子里的关键人物,让关键人物带头去往好的方向走,那么他们整体就会得到提升。让他们在一次次被肯定中心理得到满足,继而再努力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相信提升起来也并不难。当然可能在班级中还会存在这三类以外的学生,他们学习好但是品德差或者品德好但是学习差,这一类学生是个例,人数不会太多,那么针对此类学生我会下很大的功夫去研究他们为什么是这种状态,或是心理因素也或者是离异家庭等原因都会出现此类问题,因此需要我们耐心一点,找出具体原因,一一攻破。最终争取做到一个不落,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1]张沛霞;从管理到教育——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分层[J];现代教学;2018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