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困惑及改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困惑及改善策略

徐徐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圆通幼儿园金安金江校区 650000

摘要: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整体运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教师等都要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放在首位,使卫生保健工作更加细化、全面,切实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使幼儿健康、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幼儿园;卫生保健;身心健康

引言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有效落实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困惑

1.意识淡薄,孤军作战

纵观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虽有制度和相应责任人,但很多一线教师对卫生保健工作的认识仅停留于负责晨检、制定食谱、知识宣传等方面,觉得保健教师才是卫生保健工作的负责人,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在卫生保健工作中,我曾遇到过某些情况值得我们深思。比如青年教师遇到幼儿摔倒跌伤、午睡惊厥时,没有基本的应对措施,只会慌张地跑来求助。究其原因,一线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面对突发状况,只能手足无措地依赖保健教师。

2.观念偏差,重教轻保

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让幼儿教师对自我价值和专业素养的追求越发提高,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们在环境创设、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专业领域倾尽全力,出现了重教轻保的现象。其实保教结合的原则,保字为先。虽然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看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如玩教具的材料质地、户外活动的时间与强度等都应该建立在保的基础之上。

3.保育工作,流于形式

在日常保育工作检查中,我常会发现一些安全隐患,有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时间,要求保育员进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清洁活动室时消毒水的配比、紫外线灯的使用时长等,使保育工作流于形式,待到意外发生或者传染病暴发之后才追悔莫及。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才能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优化措施

1.完善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体系

幼儿园管理者在全面落实国家、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首先,在幼儿园园长的带领下成立专门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小组,组织全体保教人员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建立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卫生保健管理体系。其次,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后,幼儿园各个部门要严格执行其规章制度,并进行不定期的实际效果反馈,以便及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2.将预防疾病作为工作重心

在做实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充分、全面地预防疾病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的工作质量。首先,做好幼儿及职工的体检工作。幼儿园作为人员密集场所,要严格把控体检关卡,对幼儿和职工都提出一定的体检健康的要求,以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园师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加强晨检。为了保障幼儿在幼儿园的健康,将晨检纳入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十分必要。在幼儿晨检中,教师要切实做到对每个送入幼儿园的幼儿细致观察其面色,认真检测其体温,耐心询问家长其有无生病状况,全面检测其所携带物品是否卫生和安全。再次,全面消毒。要做到对幼儿园的教室、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这样有利于及时消灭病毒,充分预防幼儿疾病。在幼儿园的消毒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消毒工具的使用以及消毒液的配比知识,真正做到全面消毒。

3.渗透卫生保健之课程感

结合当下的园本课程研究,安全、卫生、保健完全可以成为课程生成的主要内容,当我们将其渗透入课程,幼儿会更加感兴趣,教师们也会实施得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可以从日常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入手,也可以留心观察幼儿会发生的现象。如小班幼儿常常会出现抠鼻子、揉眼睛等现象,可以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为抓手,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不同器官的作用,学习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中班幼儿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可以“生病”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调查生病的原因、常见的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等,帮助幼儿习得安全卫生的生活习惯;大班幼儿知识面变广,可以结合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开展有关交通、地震、火灾等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课程审议与实践反思,卫生保健也可以拥有课程感,而生活化的课程也更贴近幼儿的内在需要。

4.提高保健人员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窗口工作,是幼儿园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到位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保健人员,会用专业的要求把幼儿园的保健工作实施得特别到位。因此,幼儿园的保健医生必须具备专业证书和实际工作能力,还要具备在园指导保教人员日常安全卫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5.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还可以推动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安全稳定地执行。因此,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从生理及心理因素、社会及家庭因素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阻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完善幼儿保建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卫生保健工作不是保健教师的独奏曲,而是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们的协奏曲。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改善,以保促教才能有效提高幼儿园后勤保障水平,真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舒.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与路径分析[J].幼儿教育研究,2017(01).

[2]汪海蓉.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困惑及改善策略[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10):55.

[3]刘青.幼儿园卫生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2020,(Z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