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2
/ 2

中职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赵兴廷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云南 腾冲 679118

摘要网络在当代中职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但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存。中职生处于相对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由于社会阅历不足、明辨是非能力较差、自我约束力欠佳等等原因,极易诱发道德失范行为,因此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新课题与新任务。开展中职网络道德教育,要关注当前中职生的网络道德表现,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正确引导中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关键词:中职教育; 网络道德; 教育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于中职生来说不再陌生,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娱乐,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对于涉世未深的中职生来说也是一种思想与道德的考验;尤其随着“网络垃圾”的剧增,侵蚀着中职生的思想与行为,甚至对其塑造价值观与人格修养都有负面影响。面对频频爆发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加强中职生网络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网络道德教育宜“疏”不宜“堵”,客观剖析当前中职生面临的网络道德问题,有的放矢实施教育对策,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规范使用网络,不断提升自我,在网络的世界明辨是非、去伪存真,保持一名当代学生应有的德育素养。

一、中职生网络道德问题剖析

(一)约束能力匮乏

由于中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匮乏,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在网络上存在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如网络交往过程中缺乏诚信意识,再如通过网络平台恶意转发或者原创暴力信息、虚假信息、色情信息,这些垃圾信息成为网络环境的污染源;另外,由于中职生的道德取向飘忽不定,自我定位模糊,面对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他们并没有自觉地远离负面信息,反而还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参与转发、传播等活动,甚至存在信息滥用、信息侵权等现象,由此带来恶劣影响。

(二)社会责任淡漠

中职学生的社会认知不足,再加上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极度缺乏社会责任感,尤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是表现出网络社会责任淡薄的现象,同时也缺乏自我责任感。如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意面对现实社会,试图通过网络来麻痹自己,实际上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发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再有,中职学生在网络空间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肆意发泄情绪,甚至毫无责任心地发布虚假信息、散播谣言。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因为中职学生的社会角色模糊、社会责任匮乏,不能为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

(三)道德意志薄弱

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世界,中职生都表现出道德意志薄弱问题,缺乏坚定的道德信念。虽然大多数中学生都意识到网络道德规范的意义,但是他们一旦面临诱惑就会内心动摇,导致心口不一,在网络空间获得的兴奋感与刺激感常常让他们失去了自我;在开放性道德网络空间,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充斥着诸多违背主流价值与主流道德的不良信息,中学生难以抵制,动摇了道德意志。

二、中职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

中职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负面影响,甚至诱发自我认同危机,若不加干预而肆意为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基于中职学生在网络空间表现出的不道德行为,要加强治理力度与教育引导。

(一)正确引导,生成道德认知

良好的道德认知驱动着规范的道德行为。中职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做好中职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引导他们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在头脑中认识到网络空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自觉规范自己在网络上的思想与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能力。另外,在校园内积极推广网络道德教育,加大力度宣传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积极的用网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职学生的网络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二)磨炼意志,渗透道德信念

面向中职学生群体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认知网络空间的本质,了解网络空间“自由”与“约束”的关系,能够辩证地看待网络道德问题,树立网络道德意识;为了磨炼中职生的意志品质,自觉抵制外界不良信息,树立自我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应培养积极的道德行为,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沟通价值,了解他们的内心困惑与道德选择,通过正确引导,激励他们坚持在网络空间诚信交往、拒绝诱惑,在网络世界完善道德人格、锻炼道德意志。

(三)加强自律,培育道德责任

在网络道德方面践行养成教育,结合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与网络道德思想,由此加强自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能够自觉在网络世界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诚实守信,共同营造文明上网之风,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坚决抵制不良信息,摆脱网络游戏,拒绝“网恋”的诱惑;自觉不信谣、不传谣,在网络空间具有责任心和正义感,不散布任何虚假信息或者不健康的内容,体现当代中职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感。

由上可见,伴随着网络的出现与普及,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对网络世界非常感兴趣,以网络为载体获取广泛的信息,以此悄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思维,甚至也作用于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道德风貌。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引领学生的成长道路,趋利避害、因势利导,通过组织多元教育活动、落实有效教育对策,潜移默化地生成道德认知、渗透道德信念、培育道德责任,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培育中职生良好的德育水平与人格修养。

参考文献:

[1]刘菲.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道德问题[J].科学咨询,2020,(32):134.

[2]朱军荣.网络背景下如何应对青少年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挑战[J].新课程,202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