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马元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极乐乡中心学校 8101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教学中的传统科目,本身具有深度教学意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着固定的经验之谈。或许,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思维开发上还不具有一定能力,心理因素各方面也都还未成熟,对于目前的教育教学会产生思考或判断偏差,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跟不上节奏、注意力涣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紧随教育潮流,教师要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寻找更宽更广的教学路子,注重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丰富有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数学科目能够在教学系统中展现自身魅力和实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从近年来的教师教学方式和成果可以看出,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结合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

1.1矫枉过正,复杂情境吸引太多精力

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很多教师会同时结合其他方法,例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这本无可厚非,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但有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十分华丽,过于注重形式,使复杂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目光,而忽略了问题本身,最后弱化了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教学作用,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应用表面,而不能发挥其优势,达成教学目标。

1.2创设问题情境缺少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与数学进行简单的接触,熟悉数学的理性逻辑思维,再为之后的深入教学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内容安排时,也要考虑在课堂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注重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科思维,以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趣味性作为数学教学新兴目标之一,理论上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学生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过于追求形式,导致问题情境缺少趣味性,无法与学生进行有趣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让问题情境的展现过于单调,降低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整体效果。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1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里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在课堂上,教师合理设计悬念式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问题巧妙地、有针对性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设置悬念,以达到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学生设计悬念式问题:为什么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多或减少,但加入石头后,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展开猜测。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可以适时导入新课内容,利用新知识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解答学生的疑惑。

2.2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基于学生实际生活

教学改革新的阶段下,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必须告别以往单纯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应紧紧围绕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天然性联系,围绕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最佳的生活素材,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引出问题、开展教学。与其他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不同,基于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应用,一方面由于情境场所学生比较熟悉,可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逐渐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升了数学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手段等,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素材、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领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不断加强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化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在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引领探究中,发展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2.3使用教学道具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道具的使用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学习“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七巧板,借此帮助他们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并通过量取角度、重叠拼接等方式学习不同图形的角度和面积关系。学习立体几何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运送一定数量的沙子或者土、碎石块等,给他们提供一定量的原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容器,实际操作,从而了解不同立体形状在某条件相同时的体积和面积大小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某种特定的教学道具来决定学生在情境中担任的角色或者给予某种优先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规定头上戴有底面直径为15厘米圆锥形帽子的同学能够自行选择角色,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道具制作的学生则要服从安排。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多种问题加深了解,并提升对于知识的应用水平,还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学感情。

2.4重视学生思考过程,创设相关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灵活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想要切实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思维,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的根本要点,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认知问题,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点,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地向学生提问,通过问题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如下:如何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拉直,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对应长方形的哪些边呢?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自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研究以及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积极作用分析,小学数学教育目前迫切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找寻路径开拓课堂多样化教学。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利用一切资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积极思考、努力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道路上仍然保持着正确的思维方式,用高效的方式去解决难题,最终实现个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蒙炳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思路[J].新课程(上),2017(6):164.

[2]孙纯兵,相龙海.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J].中华少年,2019(11):23.

[3]秦岭.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好家长,2019(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