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堂的技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堂的技巧分析

黄小玲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一实验小学龙苍校区 福建 泉州 362122

摘要:教育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阶段应该对学生展开高效的教学。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对课堂进行组织显得十分重要,也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今我国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对于教学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应用课堂组织技巧,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技巧分析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对于事物没有一个较为客观且全面的认识,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说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好玩好动,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紧随课堂的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虽然绝大部分的小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对课堂进行高效的组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对课堂进行组织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堂组织过于松散,而另一类则是课堂组织过于紧张。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对学生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会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旦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情况,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精神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紧绷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学生会机械生硬的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记忆,部分学生甚至还会非常惧怕教师,因为教师在课堂上都十分严肃,使得学生感觉与教师有距离感。除了课堂组织过于紧张以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对课堂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则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以自身为出发点来对知识点进行传授。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点,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1. 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技巧分析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在任何时期开展教育,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尤其适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喜欢接受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非常多的知识点,而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能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这样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专注程度。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角色设定,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中的交易场景,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通过亲身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与此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对百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学习,这远比教师将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直接性的灌输要更加有效,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

  1. 训练与讲解的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对小学生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出来的知识点,进行系数的讲解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安排实践操作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虽然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点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讲解为主,训练为辅,采用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同时学生也不会觉得课堂十分枯燥乏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乐趣。

当小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知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活动。学生可以测量桌椅板凳的长和宽,或者是对其他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长度单位的具体内涵。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注重因材施教

虽然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来说仍然有部分知识点很难进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同时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大提高。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学习难度,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所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树立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最大的鼓励,不能因为学生回答错问题就严厉的指责学生。

  1. 维持课堂秩序

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维持课堂秩序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即使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如果课堂秩序良好,即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长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开小差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对于在课堂上喜欢说话或者是做小动作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整体的教学节奏,严格按照前期所制定的内容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效的组织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维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各种课堂组织技巧,以此来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闫正文.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技巧的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50.

[2]陈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