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导入法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8
/ 2

历史教学中导入法之我见

伏波

四川省苍溪文昌中学校 6284 31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有效开展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策略。

一、“导”在设疑激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我在导入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节课时,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雄浑有力的声音,浑厚沉重的音乐旋律,使学生极易被感染,仿佛置身于赤壁古战场的意境中,正在仰望巍峨高耸的峭壁,正在领略长江奔腾浩荡的气势,正在聆听惊涛拍岸的隆隆巨响,胸中的壮志豪情也就呼之欲出。

二、“导”在建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构建起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工业革命》一课中,教师可以按照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主要任务及其成就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构建一个概括性的、清晰的、纵横交错的知识结构网络。学生以后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就能运用通过学习《工业革命》一课所建构知识网络去探究学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导”在学法提示,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了某一历史知识或规律,是为了让他们进而推知同类历史知识或规律,做到触类旁通,从而达到驾轻就熟、运用自如的学习目的。例如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课的学习,一要归纳出隋唐时期的总体特征:政治统一、经济昌盛、文化兼收并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呈现盛世景象;二要细化出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点,如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经济上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出现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四个大型的都市。对外关系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思想文化上诗歌繁荣,书法、绘画和雕刻等艺术也达到一个高峰。

四、“导”在重难点突破,加深知识的理解

每个章节都有重难点,而重点往往就是难点。历史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通过补充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体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破解难点。例如世界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最能反映其帝国主义分赃会议性质的是《凡尔赛合约》对殖民地的处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学生常常向我质疑:巴黎和会主导国是英、法、美,为什么瓜分殖民地英、法、日?这时可以让学生查阅美国的《独立宣言》:“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在阅读、感悟材料中,引导学生理解《独立宣言》作为一篇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献, 它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思想,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和专制统治,否定英国对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以此类推,作为曾经的殖民地的美国,去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是与《独立宣言》所倡导的思想相违背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难点,令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易于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重难点的突破,也可以分层设问,循序渐进。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按难易程度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小坡度密台阶地层层递进。例如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列宁曾把“新经济政策”比喻为“退一步,为了进两步”这一教学难点。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将这一难题分解成以下几个小问题:1.当时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什么性质的政权?2.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什么性质?效果如何?3.之前的二月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临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性质的经济政策?在了解了“退一步”的情况下,继续追问“进两步”。4.到了1921年,俄国国内的形势发生哪些变化?5.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最终目的是什么?学生沿着这个思路步步深入,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最后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

五、“导”在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领悟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涉猎的内容多、范围广、头绪杂,提及的年代、地点、人物和事件不胜枚举,学生常常还没开始已畏难。个人认为可以在讲授历史教材之前,先引导学生看看教科书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这段历史的时代特征、发展规律等,从而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领悟历史发展规律。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再反复加以引导和强化。例如在讲世界近代史时,就要让学生抓住以下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步入近代 (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西方工业文明兴起、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历史趋势和经验教训,使复杂的知识条理清晰,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要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