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3


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评价

郭海婷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后活检及随访确诊的129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合并组,各43例。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TCT检查,合并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及TCT检查。将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数据相比,合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更高(98%VS95%VS77%)(p<0.05)。 结论:活检病理联合TCT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薄层液基细胞学;活检病理;早期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效果

前言:宫颈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一般起源于子宫颈上皮肉瘤变,二者病因一致,都是由高危型HPV感染造成的。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且好发年龄正在逐渐年轻化。目前,宫颈癌以成为一项了全球医学界共同关心的议题。重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宫颈癌生存率的有效方式[1]。活检病理检查与TCT检查都是良好的检出方法[2]。本实验特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后活检及随访确诊的86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资料

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后活检及随访确诊的129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合并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标准者;②有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手术指征者。排除标准:①除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外还伴有其他严重原发疾病者;②依从性差、严重不配合或有精神病史者;③有心、肝、脑、肾等重要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年龄在28~55岁,平均年龄(45.35±2.27)岁。

观察组:年龄在29~56岁,平均年龄(45.12±2.26)岁。

合并组:年龄在 28~57岁,平均年龄(45.23±2.57)岁。

对比三组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小,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可比较。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TCT检查:检查设备为广州鸿琪光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先使用液基细胞刷采集患者宫颈管内以及宫颈外后的脱落细胞,存放到保存液小瓶,制作成薄片以后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先在阴道镜下取患者可疑病灶的组织,注意要多点取材,再制成HE病理切片,最后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合并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及TCT检查。

1.3观察指标

将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宫颈鳞状上皮下三分之一的细胞核极向轻度不规则,大小不一,存在轻微异型性及核分裂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鳞状上皮下三分之二层甚至全层的细胞核极向不规则,存在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以及病理性核分裂明显增多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肿瘤累及宫颈间质深度在5毫米及以内,水平累及范围在7毫米及以内时为早期宫颈癌。

1.4 统计学

文中所有资料由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大,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T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观察组患者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合并组患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8%。合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下表:

表1 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例)

组名

例数(n)

检查方式

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早期宫颈癌

对照组

43

TCT检查

30

9

4

术后病理检查

23

19

1

观察组

43

活检病理检查

26

16

1

术后病理检查

24

18

1

合并组

43

TCT+活检病理检查

25

17

1

术后病理检查

24

18

1

根据灵敏度、特异度指标反映了合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下表:

表2 :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例)

方法

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

阴性

检出率

TCT

76.74%

76.74%

33

10

76.74%

活检病理检查

95.35%

95.35%

41

2

95.34%

TCT+活检病理检查

97.67%

97.67%

42

1

97.67%



3 讨论

宫颈癌为临床上的九大肿瘤之一,位居女性肿瘤的第二位。近5年,据粗略统计全球每年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已超过了53万,死亡病例超过25万,而80%以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3]。目前我国宫颈癌的死亡率是9.98/10万人口,仅次于胃癌、肝癌以及食管癌,已占到女性癌瘤死亡的18.39%,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我国抗癌协会指出,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已是刻不容缓[4]。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4]。颈管型患者因子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①阴道流血: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5]。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较早,量多,内生型癌出血较晚。②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③晩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6]。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7]。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最可靠方法。任何肉眼可见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若无明显病变,可选择在子宫颈转化区3、6、9、12点处活检,或在碘试验不染色区或涂抹醋酸后的醋酸白上皮区取材,或在阴道镜下取材以提高确诊率[8]

本实验特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后活检及随访确诊的129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数据相比,合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更高(98%VS95%VS77%)。

综上所述,活检病理检查及TCT共同使用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坤鹏.探讨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J].糖尿病天地,2020,17(8):185.

[2]王发元,杨勇.病理组织活检与TCT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50.

[3]丁勇,吴群英,张春梅.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7):91-92.

[4]翟小林,陈虹.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筛查中的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5):101.

[5]杨莉,刘仲勤.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5):58-60.

[6]蔡燕萍.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12):55.

[7]孙少霖.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92-93. 

[8]欧丽滢,刘浩,陈茵, 等.TCT与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筛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10):1614-1618. 


作者简介郭海婷(1991-03),女,汉福建三明,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助教,教师,病理生理学、营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