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融合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7
/ 2

基于旅游融合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黄琨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00

摘要:为创造惠州特色“公路旅游产品”,展开了将广东滨海公路惠州段作为基础的滨海旅游公路计划设计,根据惠州段的旅游信息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着重景色设计与旅游发展结合一体的探讨路线,决定使用特色主题定位,从而确定“点、线、面”的融合方法来进行公路规划设计与开发旅游资源计划。

关键词:公路旅游;滨海公路设计;特色主题;探讨

惠州滨海,山岛融合,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也形成了一些热门的旅游地标,例如面积1400公顷的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为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巽寮湾则是粤东数百公里海水最洁净的海湾之一,有着“天赐白沙堤”的美誉,黄埠镇因盛产原盐,又被称为“盐州”,“大洲”。计划2020年滨海旅游公路各市路段全面启动建设,到2025年滨海旅游公路具有交通运输、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复合型功能尽数实现[1]。但从惠州湾通车后,惠州旅游数据呈现高数值增长,不过岛内道路还未完成,旅游旺季时人流上涨,交通堵塞问题十分严重,已经阻碍了惠州滨海旅游发展脚步,所以开发稔平半岛半岛颇为重要,同时完成惠州滨海全季旅游,故建设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

一、研究思路

旅游公路相比于传统公路设计,从一种交通功能向综合方面发展,它囊括了综合交通,生态,美学等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通道,然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需要加强以下等方面关键:

(一)灵活的线路指标:在确定不同道路阶段的技术标准之上,要拥有沿线生态,地形,环保与景色的要求,灵活设立道路路线布局以及道路本体横断面[2]。生态与景观选线的融合性,遵从生态与景观选线并行的想法及思路,应灵活设计适宜的旅游资源,刻意避免生态的脆弱敏感区,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二)完善旅游道路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快捷,旅游公路的建设着重点应在历史文化遗产,特色主题镇落,天然资源等区域,道路链接地域形式,季节景观强烈区域,为游客提供独有的地方风土人情的深刻印象。(三)牵动旅游公路周边沿线产业多方面发展。旅游公路为游客全面提供更加详细的旅游指南,天然的资源覆盖,完整整合方便的组织线路,让游客可以自由选择独立便捷的旅游体验。

二、设计想法和研究路线

滨海旅游公路应对沿线周边零散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率的整合和统一,明确提高相同与不同区域资源的连通,高效的利用并且提高旅游资源所发挥的效率,带有阶段性的引导和开发,深层次的发现拥有高价值的隐藏资源,在全景,全天,全季,全业旅游发展上起到引导作用。严格坚持旅游业作为主体,多方互补,完全实现对滨海旅游的公路沿线周边产业,区块经济,特色主题小镇的领头作用。在开发研究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应主要融合围绕着“留”和“全”这两个关键字[3]。“留”有着两层含义,一层为留住游客的留,二层是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流,然而“全”具有多重含义,分别为全景,全天,全业,全时等含义。

(一)策划思路

  1. 引领知名品牌,交通和旅游结合一体。通过对沿海海岸线的整体研究策划,贯彻“惠声惠色”特点,将其筑造成惠州滨海旅游的主题风格品牌,同时结合“大旅游”的构思。

  2. 精华链接,海岛和城市相互交映。秉承线条式的开发脚步,利用滨海旅游公路从而延长产业链,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颖发展发挥相关产业的光芒,将滨海旅游公路完全产业旅游化以及视线旅游产业化。

  3. 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提升,利用现有资源以及现有基础开发,筑造5大方面特色显著一体空间的全年发展框架。

(二)设计手法

紧紧靠拢“全”和“留”两个关键字,旅游公路和旅游融合一体的发展主要主题是:通过点、线、面三个关键点的主题,故开发策略也要围绕其中。

整合自然风光,人文特色,主题产业等元素结合入旅游公路的服务当中,构造囊括休息、旅游、购物、观光等为一个整体的开发式服务节点,从而彻底强化游客的休闲体验性,完全实现服务节点的特色化服务。如,将景观沿线特产,特色主题文化融入在驿站当中,设立景观沿线特产卖点,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博物馆等[4]

三、“点”“面”“线”的设计手法和构思

(一)“点”的设计思路和构思

  1. 驿站:驿站拥有着完善的服务功能,能够完全承担游客从旅游公路的转换功能,将沿线特产,风土人情,特色镇落结合,设立驿站特产专卖场、文化博物馆融合在驿站开发当中。

  2. 观景台:观景台是景观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利用观景台来完善司乘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景观需求,结合周边沿线景观,利用原景观原生植物建造生态景观台,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生态停靠港湾:拥有基本的功能单位,用来满足司乘人员急切需求,用来处理紧急情况,设立停车、景观拍摄、驿站停靠等多功能的融合港湾。

  4. 自驾车停靠营地:此专门针对自驾游游客,为其提供更加完全的旅游服务,结合沿线景观和适应场地,设立拥有当地风土人情元素的大中小型房车营地。

  5. 综合服务中心:一体化,综合,全方位的服务单位,为游客提供一切需求,融合沿线景观,文化,旅游资源等等,设立大型全面游客服务中心。

(二)“线”的设计思路和构思

依靠地方特殊地形地势、滨海沿线景观,灵活的建造线路,从而做到强化游客的自驾体验与节奏较慢的休闲视觉效果。

  1. 风景道:为自驾游的游客提供特色景观及风景,加深游客对景观的深刻印象,打造特殊风景道和步行道路。

  2. 慢行栈道:针对步行游客,骑行游客,利于游客短暂停留和欣赏景观与拍摄,结合沿线风土人情,建造具有针对性的景观。

  1. “面”的设计思路和构思

利用滨海旅游公路将各个区域中的旅游资源进行连接连通,方便与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的相互流通,从而做到整个区域自由旅行,全季旅游。

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概况

(一)线路简介

主线和支线总里程越1875公里,连接广东沿海等地14个地市、38个县区、164个乡镇街道、15个产业园区以及20个滨海新区。起点从潮州起步延伸到终点湛江,串联7个滨海旅游等地,辐射道路周边72个A级以上的滨海旅游景区。建成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为达成四个目标,一是促进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二是打造高品质的滨海旅游地带,三是带动沿海特色小镇和滨海城市,四是做好生态资源管理和海岸带的保护[5]

(二)功能支撑

一心两级双支点:由珠三角起到中心带动作用,潮汕揭城市群、湛茂都市两级跃升,汕尾、阳江两点支撑。

(三)滨海旅游公路的横向空间简介

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总体由车行系统、慢行系统、滨海风貌带、配套服务设施等4部分组成。滨海旅游公路靠近黄金海岸,由点状旅游景点、观景平台、滨海风貌带、自行车道、主道、绿化带、辅道、步行道、滨海风貌带、特色小镇、驿站及面状旅游景区组成。

(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时间表

2020年:将茂名、阳江、汕头等地市路段作为全省示范工程,先行启动建设。到2020年,滨海旅游公路各市路段已经全面启动开始建设,车行系统、慢行系统、公路配套服务设施等作为先行示范段的主体功能部分基本建成,完成若干滨海风貌带和特色服务设施。

2022年:到2022年,临海岸线自东向西的滨海旅游公路主体功能基本实现,与沈海高速公路共同形成提供差异化服务、功能互补的复合型公路走廊,全面提升滨海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准,为沿海经济带提供发展、“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和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提供交通支撑;若干具备条件的典范工程全面完成。

2025年:到2025年,滨海旅游公路兼具交通运输、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等复合型功能全面实现,国家东南沿海风景道广东段称为新名片,沿线极具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琼雷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特色小镇,滨海新城在数量和品质上实现跨越发展,全面支撑滨海旅游转型升级。

五、主题定位

滨海旅游公路的开发对滨海沿线城市串联,使得其得到了快速发展,展现了惠州原生态的天然景观,发展重点在滨海农旅休闲、海岛旅游、海湾休憩组团,从而留住海岸最原始的风景。山、海、岛、湾的联动开发明显促进了全区域旅游的格局,更加确定了“惠声惠色”的发展方向。

今年一月,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目标串联双月湾、巽寮湾、小径湾、三门岛等滨海旅游资源,提高推进海上旅游和海岛开发的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惠州湾”品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将与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1号公路无缝对接。待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和惠州1号公路建成通车之后,两者可以完全实现完美转换对接,届时,惠州人可做到随时进行一趟说走就走的滨海公路旅行。

六、结束语

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的建造带动了沿海旅游资源的发展,整合了零散旅游资源,将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结合了“交通+旅游”的独特发展方案,通过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的策划和研究,为稔平半岛缓解了堵塞的交通问题以及滨海旅游淡旺季更替的问题,引导惠州滨海旅游向周围辐射的范围更加广泛,提高了稔平半岛的旅游品质,更加吸引了前来的游客。

参考文献:

  1. 张晓鹏,马文青.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交旅融合发展研究[J].交通世界,2019(08):6-8.

[2]王一迦,刘畅.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浅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8,34(06):137-142+149.

[3]程逸楠,徐洪磊,刘杰,等.我国旅游风景道发展概况与对策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2):29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