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课堂 理性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有趣的课堂 理性的思考

肖炳杰

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5191

有趣的课堂是学生喜欢并乐于学习的。学生理性思考,建构科学概念,是教师教学的目标。课堂具有童趣,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提升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情趣。“趣”指向的是学生的自然性、学生性,是课堂的“形”,注重情景性。

理性的思考,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建构科学概念获得思维的提升与迭代。其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特点,采用探究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梳理、整理科学知识,建构科学概念。最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辨别世界、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理”指向的是内在的规律性、科学性,是课堂的“神”注重教育性。

让有趣的课堂富有意义,蕴含科学道理,趣蕴于理,理融于趣。让学生的身体、思维、情感全方位参与;使学生的概念建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全面发展。

一、有内涵的趣味课堂

有趣的课堂是指能让学生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而非看起来“热闹、嘻哈”的课堂。是源于学生原始本能参与后表现出来的乐趣。有意义的趣味课堂更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趋势与成长轨迹。

  1. 游戏化”的教学

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根据儿童的特点,贴近生活实际。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合作能力和情感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串联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渴望活动的兴趣。教师更要遵循游戏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使游戏与教学结合富有意义并体现为孩子建构概念为目的的内涵。教学游戏设计要有“新鲜感”,形式与内容都应与时俱进甚至可以是着眼当下流行的内容。游戏设计要有“奇特感”,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意料之外的体验,引人入胜的感官,刨根问题的态度。

  1. 玩中思,学中悟”

趣味课堂要强调学生玩真实的情境,学真实的问题。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全面的观察、比较、分析、整理、讨论,亲身经历真个游戏过程,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学习探究。在强调“玩”的教学活动中,并非随意的玩弄科学器具、嘻哈打闹等随性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式的游戏活动。并根据游戏活动整合教学,让学生有器具可玩、有时间可玩、有充分探究、有合作交流。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在游戏中体验整个过程中根据实际现象与结果有所思考、有所领悟,逐渐建构科学概念。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得出的现象与结论进行分析。特别是哪些因为“游戏”失败得出的错误数据与结论。让每一次“失败”都有价值可循。最终让学生在获得“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感受中完成迭代。

  1. 有思维参与的课堂

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为学生开展了一条由外而内、从整体到细节、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解之路。从而让概念建构有依可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细节、从知识到实践。这都是学生思维参与的必然,更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既可以帮助其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科学教育的各个目标。从行为上参与“游戏”活动,到思维上参与概念建构是学生从“趣”到“理”的升级。

1.关注前概念精准设计

学生的前概念对于教学极其重要,它能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起促进和帮助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新概念必然是对生活中原有概念进行重新组合、转化的一个过程。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寻找思维的起点。学生的前概念是学习活动的起点与基础,也是其思维发展的起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学习单”、“数据单”、“学情单”等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可以通过这些教学手段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前概念的构建情况等。从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思维发展点。

2.挖掘深度、实证思维

在趣味课堂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意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依证据说话”,“用事实求证”,清晰的思维逻辑解决问题。教学时,实事求是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善于挖掘学生实证思维的深度,既引导学生意识到得出一个结论前要有充分的证据,并能说明证据与结论间的关系。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学生会根据已有经验中的撞击、摩擦、颤动、抖动等词来概括声音的产生,教师不能去否定孩子的认知,应不断的去挖掘他们对这些词的理解,并结合器材让学生寻找发声的共同点,步步为营,逐步挖深。通过一些列的研究与思维发展结合,得出“振动”一词的正确理解。教师再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形成的思维再次论证求实。让思维升级,概念建构。

  1. 有迭代思维的课堂

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论证、评价、总结等思维过程。教学中的迭代升级,意味着学生还需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设计、解决问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扩大思维发展的维度。让“趣味”有意义,使“理性”有高度。

  1. 注重“思维”推进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难发现“热烘烘”的探究活动到了思维活动时总是出现“冷静”,是学生思维发展出现的“瓶颈期”,或是对现象与结果的不肯定、或是实验操作时间限制未得到完整的结果、或是探究数据误差引起的不确定等。此时,教师就成了重要的思维推进者,与学生一起分析操作不当的因素,使学生正视问题的重要性;与学生一起比较实验数据差异造成的原因,并从实验现象中有依可循;与学生一起概括实验中的现象,并总结出结果;与学生一起再次精准实验操作等。以上的教学行为俗称“交流汇报”,其目的就是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建构科学概念。而不能强拉硬卖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结果与概念,让他们的思维停滞。 2.注重“思维”再论证

科学课堂上的思维再论证是学生个体或群体根据已有思维发展和在概念建构的基础上,面对科学问题,基于证据建构科学解释、辨别或反驳的过程。学生经历再质疑、再论证最终做出评估,形成思维修正和完善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思维迭代升级。通过思维推进学生对高塔建造在思维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技术上需要掌握好胡萝卜与牙签的角度与深度、底座的大小、三角形的数量等。通过再建造,引导学生把实践中的游戏活动用准确的科学语言再描述、再交流、再评价,形成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整体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