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文艺复兴”课堂实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文艺复兴”课堂实例

王辉

江西省中山舞蹈中等专业学校 330029

[内容提要]:美育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的历史课堂教学实例为范本,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论三个方面阐述历史课堂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关键词]:历史教学、美育、文艺复兴

美育最早由德国诗人席勒提出,他认为在人们从被感性冲动所支配的人转变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自己的人过程中,美育发挥关键作用。它能帮助我们培养独立人格,实现人生自由。

历史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与文化的集合体,拥有丰富的美育资源:如建筑美、人物美、文化美、艺术美等。历史教育教学过程应当是发现美、鉴赏美、认知美的过程,历史学科的美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在于教师能否指导学生看到美和感受历史的美,发挥他们的美育功能[1]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功能?我尝试以“文艺复兴”课堂教学实例展开讨论。

  1. 教学设计“凸显美”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原点,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2]。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其自由的创作空间与开放的创作环境,诞生出无数璀璨的艺术作品,而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正是由这一系列艺术瑰宝串连而出。

因此,文艺复兴课堂教学设计应破除固有的背景、内容、评价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的重新架构,将课堂聚集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利用作品的美学鉴赏去引领历史认识、解释与评价,培育学生尊重多元文化。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伊始即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创世纪》抓住学生眼球,引入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文艺复兴的艺术情境之中。教师在学生鉴赏《伊甸园人类原罪》这一部分作品时,设置问题“为什么上帝要放一颗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在伊甸园中?”引领学生思考“这是上帝对人类的考验,是神的命令对人的自由的约束,从人性被造完全—试探与试炼---顺服—进到完全地步”。通过对宗教思想中神与人的关系解读引出这一部分授课主题:“人的苦难”。

之后用约三十分钟时间用于对诸多艺术大师作品的赏析,提升了课堂教学参与度与美育渗透,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中深藏着的“人文主义”底蕴,理解本课的核心重点,即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核理解与诞生背景,解读第二部分主题:“人的光荣”。

最后十五分钟内通过对文艺复兴时间文学家的作品赏析与一系列问题引导,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讨论,探讨人性的两面性,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即是解读第三部分授课主题:“人的复杂”。

  1. 教学实施“鉴赏美”

美学是一种鉴赏之学,古人云:“文以载道”,宽泛来说,一切艺术作品皆可称之为“文”,而“道”应是社会生活的价值标准,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艺术,更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在“文艺复兴”教学中,我首选展示的是两幅《三女神》,分别作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对比式鉴赏,让学生体悟中世纪绘画作品中关于神灵形象的刻板与严肃,再体悟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中关于神灵形象的灵动与鲜活,通过问题导向引领学生了解文艺复兴作品中的“人性解放”。

在展示但丁《神曲》时,我从三个不同视角引导学生鉴赏此作品。首先出示的是拉斐尔前派画家哈利代的《但丁邂逅贝雅特丽齐》,鉴赏此作品一则是介绍但丁的生平,二则是与后面的《神曲·天堂篇》相呼应,贝雅特丽齐就是天使,到人间只为了看他一眼,启开他的心智和情感,带给他生命中灿烂的阳光,突显人的情感。然后出示地狱篇的“第一狱”与“第三狱”,分别为古希腊诗人维吉尔与教皇尼古拉三世在地狱中的遭遇,通过强烈的对比,去体会文艺复兴作品中艺术家具有虔诚信仰,又深恶教会腐败的复杂情感。最后出示炼狱篇中的七宗罪:1. 傲慢、嫉妒、暴怒(爱的反常(错爱));2. 懒惰(爱的欠缺(倦爱));3. 贪婪、淫欲、暴食(爱的太过(痴爱)),并结合天堂篇中的天使贝雅特丽齐,让学生对人性之两面性有一定体会。

美术作品赏析中,我选择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特别引导学生鉴赏圣母的神态与步态,理解圣母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的复杂情绪。此外即是对圣女芭芭拉的解读,她将头侧向一边,仿佛不忍看到母子分离的惨剧,却又面带微笑,那是世人即将得到拯救的喜悦。整幅作品突显了“人的牺牲”。

最后课堂赏析了米开朗其罗的雕塑《大卫》,通过讲述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的故事,来欣赏雕塑以孤独少年对抗恐怖巨人、以弱小对强大的极富悲剧性矛盾冲突的特定瞬间[3],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的智慧”、“人的勇气”与“人的力量”。

  1. 教学评论“认知美”

美育渗透不仅为美学鉴赏,更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美学评论,形成自己对生活与生命的独特感受。

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别选取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巨匠的两部作品《哈姆雷特》与《威尼斯商人》节选片段,提出问题:“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属不属于人文主义者?”引导学生开始课堂辩论,运用唯物史观中的辨证法去体会人性之复杂,提炼出文艺复兴的影响与评价。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4]



参考文献

1[?] 杨海强. 艺术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12

2[?] 丁照. 浅议科学创新与社会进步[J].民主与科学,2013.5.41

3[?] 卢佳蔚 叶逸岚. 米开朗基罗和他的《大卫》[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4.87

4[?] 杨海强. 艺术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2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