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张颖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 20007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心律失常的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护理观察组,每组各31例,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护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护理后护理观察组分数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护理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进而保护患者生命健康,故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律失常;负面情绪;应用效果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心跳过快、过慢等不规则表现,为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悸、头晕、低血压等症状1】。因心律失常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且极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创伤,故而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继而抗拒治疗,降低治疗效果,延长治疗进程,增加并发症的产生几率2】。为此应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情况,我院对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展开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治疗心律失常的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护理观察组,每组各31例。护理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5.4±3.8)岁。护理观察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55.6±4.3)岁。纳入标准:a两组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b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c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及输液治疗;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等。

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法如下:(1)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定时进行病房清洁,保持开窗通风,并控制家属探视时间。(2)心理护理:a加强护患沟通,主动了解患者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要求,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抒发不良情绪,以便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b还可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c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3)疾病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心慌、盗汗等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若患者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表明患者病情加重,需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救治。(4)饮食护理: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加强蔬菜水果等摄入,控制盐、脂肪的摄入,避免加重病情,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5)健康宣教:为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尽量早睡早起,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避免情绪激动,还可进行适当运动和锻炼,增强患者身体素质。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诱因与注意事项,避免疾病复发。

1.3评价标准

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指导患者自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指导患者自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5fa2584365e12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护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5fa2584365e12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分]

组别

护理质量满意度

护理效果满意度

护理观察组(n=31)

98.41±2.37

97.89±3.22

护理对照组(n=31)

90.16±2.88

91.37±3.63

t值

12.3154

7.4813

P值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数据基本一致,但护理后护理观察组分数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护理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5fa2584365e12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观察组(n=31)

58.87±3.56

34.96±4.67

54.39±3.41

33.12±3.89

护理对照组(n=31)

58.54±3.11

47.28±4.74

54.27±3.68

42.87±3.72

t值

0.2826

10.3087

0.1331

10.0857

P值

0.7784

0.0000

0.8945

0.0000

  1.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冲动发出或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包括:传导阻滞、早搏等情况3】。有研究显示,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优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护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表明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后护理观察组分数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护理对照组,表明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综上,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故具有积极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季宁.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37-238.

[2]宋丽红,杨传银,王春萍.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健康之友,2020,(6):199.

[3]刘凡敏,赵永琳.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9):105-106.

[4]朱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优质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