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2

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

伍松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551400

 摘要:践行“职教20条”,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

关键词:“职教20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教20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01.24)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职教20条”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一些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防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参考普通教育办学的模式,都在模仿普通教育办学,职业专业性不足,理念落后,教材陈旧,课程滞后,企业没有与学校合作的动力。“职教20条”的实施,宣告了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参考普通教育办学的模式历史即将终结,职业教育的地位将得到极大提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但是多年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合作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职教20条”明确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这意味着多年来困扰职业院校的“非制度性”校企合作状态将逐渐破冰,我国职业院校自己寻找合作企业的时代将逐步终结,“校热企冷”的局面将逐渐被打破,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会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53年,由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主管。在原贵州省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现共有36个专业)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学院已与全省120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合作,学院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为部门、“企业提供所需的科研、课程、师资等资源”。学院先后成立了黔菜学院、酿酒学院、金沙白酒学院,建有黔菜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2个科研机构。(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吴天祥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国际评委、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贵州省知名白酒专家、出版专著《品鉴贵州白酒》)

黔菜研究院、黔菜学院,请入名师参与教学研究,学生拜师学艺,开发黔菜,使黔菜走出贵州,使特色、忧质、绿色、环保的食材走出大山;酿酒学院将为贵州白酒的发展培养人才、注入新的活力,吴天祥院长担任多家企业的顾问,目前与清镇市合作开发了李子白兰地产品,解决了当地水果的积压问题,同时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乡村振兴研究院与兴仁市合作开发薏仁米系列特色产品,与剑河县合作开发食用菌系列产品。与贵州黎平县侗香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等30家余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成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同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促进人才培养及学生的实习、就业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院还开启了味莼园高职专班、金沙酿酒技术专班、退伍军人专班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实训工作,加快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把校企共建、产学合作、订单育人的合作构想落到实处。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校企专班人才培养模式将送教到车间、到工厂,这是适应时代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助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并结合实际对授课形式、授课时间、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案,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将企业高管请入课堂;授课方式采用集中授课、自主辅导与作业支撑相结合,通过一些灵活可行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搭学生管理平台、共创特色鲜 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据统计,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30%左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40%左右,总体而言,真正“双师型”的教师还不够充足。“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这意味着以往职业学校半封闭、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时代将彻底终结,实践课教师短缺的局面将逐渐破解,职业教育将开启真正的“双师型”师资时代。

   推动学校改革,提升培养质量。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以实施“双高计划”为引领,坚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特别是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激励企业参与,推动多元办学。我们将更加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培育和传承好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我们将完善激励机制,为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路径,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