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教育须用“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人才教育须用“心”

卢婉芳

东莞市东城第六小学

现在是个知识经济时代,召唤着大量的人才。人才教育是教师的使命。对于人才教育,我的理解是,“人”的教育是思想、品德、人格的教育;“才”的教育是才干、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人才”一词,人字在先,就是说人才首先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蔡元培认为:“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老舍认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点课本上的知识,而也需要师生间的感情的与人格的接触。其实人才教育中“人”与“才”两个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深深明白了这大道理,我在平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绝不敢怠慢,努力从点点滴滴中用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一、责任心是教师教育的源泉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也提到“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更明确地提出了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有人说教师只是一份工作,我不以为然,教师不纯粹是一份谋生的工作,它蕴含的意义之深,责任之大,使它更神圣,从而对教育者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体现在两方面:要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优良的专业素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育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而责任心更是教育的源泉。责任心来源于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祖国下一代的关爱。

责任心其实并不在我们虚浮的语言中,它只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就像空气一样,它可以说无处不在,如果你心里不在乎它,你可能也会并不察觉它的存在。比方来说,我们要上课,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备课。有人认为备课就是熟悉教材,参考教学资料就可以。有些老师还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做得相对到位一点。但我认为,就责任心而言,还体现得不够。我们的备课内容应更广、更细。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还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在这基础上进行授课的过程安排、和练习的设计。备学生是备课首要考虑的因素。而这正是对学生关爱的表现。除外,我还认为在备课时,更要多一份心思挖掘文中的一些思想性的教育因素,根据课文的思想性和班上孩子的思想动态,还要敏锐地把关注的目光落到个别在这些方面需要思想教育的孩子。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文安排主题性是很强的,这方面比较容易把握。但我们不能总以大道理倾泻给学生,我主张挖出涓涓细细,悄然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并且面点相结合进行教育。如《山中访友》一文,主题是热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对全班同学就可以进行面的教育。而我会更关注某些在平时不爱清洁,保护环境意识较差的学生,多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相关环保的句子、多谈谈读文的感受,并尝试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来说学习了课文的收获,比如在值日时,我该怎么做才是保护环境,到公园里游玩该怎样与花儿草木有好相处,等等。教育的痕迹不必做得太粗线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学到语文知识,更可贵的是在孩子的心灵洒下思想性的美好种子。作为老师,坚持这样的做法,总能看见孩子们在言行上的点滴的变化,一种幸福、满足的喜悦就会充盈在心头。

二、“心计”在教育中的巧施

我并不是一个“唯心论”者,但我认为“心”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确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就说上文讲到的责任心,如果,我们缺乏了,在千头万绪、繁复细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有了责任心,下面就该谈谈该如何工作了——用“心”孕育孩子们,对于喜好不同的孩子就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巧用“心计”。

(一)“我的心藏着你们”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还离不开母亲,思想里那被母体包容着的幸福和依赖还隐约存在他们的意识中。这在我的儿子身上就有强烈的体现。于是,尝试以母亲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感受,尝试以这种感觉以学生相处。我对学生说:“我的心藏着你们”,我要明明白白地把这种想法和感受直接地、煽情地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里原始的神经,让学生的心灵与我的心灵长生碰撞、共鸣。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样说很别扭,甚至虚伪。那是他们没有用这份心意去对待学生,才会感觉尴尬。“我的心藏着你们”,我经常这样跟学生说,不管是在为学生学习进步而欣喜的时候,还是在批评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直接传达的信息会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明白,他们学习、品行直接与老师的一颗心牵扯着,影响着老师的喜怒哀乐,于是,他们的心里也慢慢地藏着一个“我”。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愉悦。

(二)“我是你的老大”

学生中总会有些男孩子比较调皮,喜欢仗势欺人:有的依仗个头高大、有的依仗浑身是劲,有的依仗一身的烂脾气……形形色色。反正大都想自己做老大,自己最威风。可是一般在老师面前就变得底气不足,与在同学面前相形见绌。对这种学生我不喜欢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因为,他们在家里被唠叨得应该够多了,耳朵都起茧子了,再跟他们絮絮叨叨地讲大哲理小道理,一般成效不大。对待非常问题就用非常手段。说说我班里的一个案例吧。小邓,人如其名,矮矮的一个,黑乎乎的脸上扑闪着一双狡黠的眼睛。别看他个子矮,在班上却是“坏事做尽”,丑名远播。他经常想着不同的坏点子作弄别人,扯女同学的辫子,把人家弄哭,自己就开怀大笑;更厉害的是,男同学也怕他,甚至不敢到我这告状,因为会遭到他“雇凶”报复。的确让人头痛。我静静地观察了他一段时间,他其实心眼不坏,只是喜欢逗着大家玩乐。于是,我决定采用非常手段。一天,纪律委员检查卫生,发现他又带了很多零食回校吃,柜台里对了许多乱七八糟的包装袋。恰好我在场,于是,我吩咐纪律委员将他柜台里的所有东西放出来,让他当着我的面收拾好。刚收拾好,我打了个手势,招呼他过来,叫他所有的零食全“进贡”给我挑着吃。我随便看了一眼那一袋零食,就拿着朝门口走去。突然我转身盯着他的说:“这些零食都是些垃圾食品,我不喜欢,明天给我带点好吃的。记住,我是你的老大!”这一句话产生了作用:我看到他的双眼从哀怨变得疑惑,还隐约有点喜悦。第二天,纪律委员给我递来了一盒牛奶,他说:“是小邓给的。”我并没有收,而是叫纪律委员吩咐小邓自己拿来。不一会儿,小邓就过来了,居然有点腼腆地把牛奶递给我。我笑了笑,当着他的面就把牛奶喝了,边喝边说:“记住,老大叫你做的事,要亲自做好。今天做的不错。”他一听,黑乎乎地脸上马上笑开了一朵好,其实,他很天真活泼。接着,我每天都给他点小任务,直接向“老大”汇报,比如:检查值日生是否把清洁工具摆好,有没有同学带零食回来吃,有没有人迟到,一节课上要举手5次,这星期里想办法为同学做一件好事……看来是否很可笑的任务,可是对他来说却乐此不疲,言行品德、学习成绩都在完成这一个个小小的任务的变好。有次他跟我:“老大,同学们都说您把‘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收复了!”我笑着说:“好了,那你就要取得真经,得道成佛呀!”他马上立正向我行礼,一本正经的说:“yes,madan!”全班同学都乐开花了,笑声回荡。他的改变也给班上带来了“新鲜空气”和新风尚,给班级也带来了新动力了。

教育浩瀚如海,教育者各施各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目标是一致的:为祖国培育人才。我也相信,只要用心、努力耕耘在教坛上,教育的花园一定会奇葩竞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