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情境创设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作文训练情境创设例谈

吴文秀

徐州市第三中学

【摘要】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深入思考,平时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关注思考评论社会,培养学生评论世事的能力,引导学生文以致用,让实用文写作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情境创设 感受大自然 评论世事 学以致用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语言能力及其品质。”[1]作文训练尤其需要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作为交流工具的书面语言技能的提升。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由于各种原因,作文训练题目对学生往往缺乏触动,学生很难进入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当然就不可能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可能是学生作文“假、大、空”流行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努力尝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

  1.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大自然之美,用笔记录大自然最动人的音符。

大自然是最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写作情境。大自然不仅孕育了人类,而且馈赠了人类无比丰富的财富,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我们的先人无不是从自然中获得智慧,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正如苏轼所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可惜,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自然,或者是身在自然,却感受不到自然的美丽与伟力。我在教学时,会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感受自然,比如下雨天,我会停下讲课,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听窗外的雨声,想想我们学过哪些写雨的诗文,品味古人所写文字的妙处。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评论世事,用笔记录自己的思考见证自己的成长。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品质的提升,“语文课程是否能够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引发学生自己去“想”。没有“想”,听说读写就会变成纯粹的技巧,无法达到素养为纲的目的,学生脑子里堆砌着别人的想法以及与自己无关的话语,最后只能是暂时的记忆和长期的遗忘。”[2]

不少学生喜欢背美文佳句,以为背多了,作文水平就上去了,其实这是很大的误会。背美文佳句对写作当然帮助很大,但是如果没有了思考,这些文字在你的文章里就没有了灵魂,堆砌华丽辞藻贻害无穷。作文写不好,问题多数情况下不在表达技巧,而是不会思考,尤其是议论文,所以要想写出有深度的文章,首先学会思考。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最好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王栋生老师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评论世事的能力,他认为“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一个没有评论世事能力的人,在社会上往往只能扮演庸众。他对世事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缺乏选择与判断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他很难对社会做出独立思考的意识,缺乏选择与判断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他很难对社会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3]

平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写时评,文字不一定很多,但要有理有据。今年的疫情,学生触动很大,有很多话想说。我及时引导,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并通过朋友圈动态,QQ动态,或者微博等方式来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看法,抒自己的情感。他们很积极,很热情,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从此之后,他们拥有了关注社会的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更愿意用笔记录自己的思考!

三、引导学生“文以致用”,用“发声”去完善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其中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包括口头语言上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始终是平面化、静默化的。学生写在作文纸上,老师把评语写在作文纸上,收上来,发下去。“语言不够流畅”、“过渡不够自然”、“感情不够充沛”是经常出现的评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困惑,为什么这写成为了学生作文的顽疾?真的没有办法去改变么?前段时间,又到作文课了,这次作文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有关疫情的演讲稿。因为之前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关注社会的能力,也针对疫情发表过一些短评,短文,所以,在演讲稿的写作中,速度非常快。但遗憾的是,在语言的流畅,过渡的自然,情感的充沛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演讲稿属于应用文体,既然是应用文,其写出来最好的检验是当然应用。演讲稿写得好不好,不光是要看稿子写得怎么样,还要看它适不适合演讲。学生如果能把自己的演讲稿真正演讲出来,一定能发现不少问题,也会体会到演讲稿该怎么写。我决定借助这次演讲稿,打破僵局,以写促讲,以讲促写,从而实现突破。于是,我把学生写的演讲稿交还给他们,让他们利用周末,把自己的演讲稿变成真正的“演讲”!并拍成视频发布在QQ空间动态里,并且要接收至少十条评论。学生们兴致盎然,效果特别好,我之前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他们说,在演讲的过程中,可以很自然地感觉到语言不流畅的地方,过渡不自然的地方,以及感情抒发不充沛的地方。另外,收到的许多评论也非常中肯地指出了优点和缺点,给他们自信也给他们改进!这个过程实实在在的让他们的作文立了起来,我们寻找到了一条锤炼语言的好途径了!后来,趁热打铁写了辩论稿,并且真刀真枪的辩论了一场!酣畅淋漓中,他们真的爱上了“发声”,在“发声”中完善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情感,在“发声”中“文以致用”,真正的表达自己!

总之,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写作在真实学习中写作、在真实情境中写作、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只有这样的写作才能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理想,让学生的作文充分地释放出语言的力量,生命的律动和精神的思考,实现学有所用,学有大用。

参考文献:

  1. 王宁巢宗琪.普通高中语文行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06.

  2. 王宁巢宗琪.普通高中语文行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3.

  3. 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