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空间协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空间协调

马乐怡 

身份证号: 450722198712233***

摘要: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由此日渐得到增强。在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兼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以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科学协调农村生态空间,推动农村发展值得探讨。通过协调生态空间,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科学配置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指导农村进行规划建设。以此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其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农村生态空间;协调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工作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早期国土规划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区域划分的出入以及缺乏顶层设计的统筹,所带来的空间矛盾也逐渐凸显,并成为影响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的落实更进一步体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因此,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隐藏矛盾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其基础上研究历程,思考新的理念更是解决国土空间科学实施的必要条件。

1村庄规划发展历程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三种特征的地域综合体,承载了生产、生活、生态以及文化等多种功能。村庄规划以行政村为空间对象,进行全域规划,是城镇开发边界以外地区的详细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层次结构相一致,也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层面对于乡村发展的引导,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再到村庄建设规划,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是从政策、技术以及实践等多元角度科学统筹的工作。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相关文件指引,再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策略,乡村问题一直都被国家高度关注。随着城市各类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大量农村人口选择进城务工,从而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但乡村却出现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为了使村庄规划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势在必行,这也对传统的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提出了挑战。从传统的村庄规划来看类型较多,参与的相关部门较广,比如县域层面现存的就有村庄布局、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村庄建设等多种规划,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中,从内容到实施流程上都存在着重叠性,由此引发了村庄规划内容侧重点的重复、深度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指导作用等情况。

2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等问题。如国土空间规划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规划职能可能存在分工不明晰的情形,导致在土地规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又如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若执行统一的区域规划标准,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会导致不同行政区域的土地分配不均,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土空间规划缺乏科学决策与制约管理体系,公众难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规划要为人民服务,规划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衡量。若国家战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节,国土空间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就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就难以实现安全便利、舒适宜居、美丽有序。

3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匹配的时空秩序支撑

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一是必须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狠抓落实、探索创新。二是必须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既要K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也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既要强调国家统一性,也要充分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防止规划千篇一律。三是必须改进规划方法。国土空间规划要采取“专家指导、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方式,既发挥各领域专家的作用,也要悉心听取群众意见,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力量,确保编制出科学可操作的国±空间规划。四是必须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国土空间规划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空间合理布局,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发展来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居住环境。应将满足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现的农村生态空间协调途径

4.1科学合理进行规划

一方面对乡村进行统筹规划,做好生态人的培育工作,为建立生态农村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注重人文治理,建立魅力生态乡村。政府可邀请或聘请规划设计专业人员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全面对农村的人口数量、基础设施、村民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村庄特有元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规划农村的生态空间。此外,加强农村风貌整治,打造新型农村。从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出发,整治乡村风貌、优化乡村布局、精心设计住宅,突显乡村的地域性、民族性,打造美丽新农村。

4.2明晰乡村地区规划定位

乡村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部分,是优化我国土地整体规划格局的重要途径。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开展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应预先明晰乡村地区规划定位。一方面,确立“全类型要素+全区域空间”的规划编制对象,综合划分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当地山林、农田、河湖等自然资源,巩固环境、资源安全的规划成果。另一方面,村庄是乡村区域内的上位规划对象,属于“多规合一”的综合规划。对此,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村庄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高度整合地区旅游、村庄建设、土利用等核心要素,引导、调控该区域内的空间整治工作,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性要求,区分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主动挖掘其独特价值。

4.3大力倡导绿色农业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政府应本着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协调发展农、林、牧、渔业。同时通过不断优化其产业结构,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将农村的生态优势科学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政府应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农业,引导农民树立绿色理念,推行绿色生产,加强农药、土壤污染问题的专项整治,以此提升生态空间的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因为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健康安全问题,绿色食品需求量也由此渐渐增多,故这一举措是大势所趋。

4.4资源利用与环境能力匹配,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以保护自然的基本文明理念结合我国国土资源的实际情况明确国土开发受到的资源限制,并对可能会影响到空间规划利用的限制条件进综合评价,尊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护红线”。在这一基础上还应就政策引导以及土地资源整治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解开源环境对空间规划的限制。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作为支撑合理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4.5重视区域差别保护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以不同国土空间开发特征为依据,确定不同区域的环境保护级别,并以“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为基本工作理念进一步拓宽区域国土保护范围。相关人员应充分认识国土空间价值体系,为国土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区域都有国土资源保护的任务,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各区域的基本特征确定不同的保护主题与保护程度。

4.6平衡规划设计与村民自治

村民和管理实体是村庄规划的实施主体,规划应该具有可读性、落地性,因此需要深入挖掘地方价值,整合地方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综合发展。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需要因地制宜的策划、产业形态的科学定义,以及培养乡村内生动力。通过产业吸纳劳动力促进乡村发展,创造经济价值,提高农民收入;重视乡村在经济、文化、政治、生态方面的自主性,规划应该体现乡村自身的价值观和特殊性,同时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中政策与规划的引导力与控制作用。国土空间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地方和乡村社区层面则需要“还权赋能”,提高乡村自组织的自治能力。同时,在政府与乡村间建立协商机制,增强包容性和参与性,鼓励乡村自主探索创新。如构建一套多元主体参与,上下、内外结合的“网络化”发展型治理模式;探寻田园宜居模式等。在我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乡村,乡村蕴藏着历史积累的生活智慧,只有深度挖掘地方性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激活”“意义建构”等方式提升乡村宜居环境,才能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村庄规划目前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传统村镇的保护与维护,严格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和民居的保护范围,确保历史文化建筑与环境的完整原真性不受破坏。

4.7重视环境修复问题

过度损耗资源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重大伤害,政府及有关人员应密切关注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大力修复。首先牢牢守护住生态红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遵循自然规律,通过采取退耕还林还湖、禁伐、保育等保护措施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同时扩大植被覆盖率,开展绿化活动,缓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此外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机制,用科学的惩奖机制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科学整治空间。明确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修复目标及其修复任务。同时做好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工程的安排工作,明确各生态保护区的范围边界及其修复要求,增强农村生态空间的完整性,提高生态空间的网络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乡村振兴规划需结合乡村建设,落实规划编制方案,借此挖掘乡村发展优势,完善乡村地区整体建设。相关人员应通过明晰乡村地区规划定位、重视乡村区域专项规划研究等方法,优化乡村规划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建设目标。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匹配的时空秩序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要能用、管用、好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应坚持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同时坚持以民为中心,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郭旭东,谢俊奇.新时代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2):1-6.

[2]宣晓伟.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基于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J].经济纵横,2018(12):42-50+2.

[3]连欣,张晓明.新时期省级空间规划编制改革的思考[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540-548.

[4]张晓玲.国土空间规划实践面临的技术挑战[J].人类居住,2018(04):18-20.

[5]陈亮.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国土空间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54.

[6].以国际经验和国土空间评价支撑空间规划[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09-17(006).

[7]焦元波.广西环江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