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李海荣

湖南省岳阳市 临湘市第五完全小学, 湖南 岳阳 41430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小心翼翼地去触及每一个儿童的心灵。”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的惰性强、持久力差。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刻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性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使其在学习中各显个性,让他们在自由、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心理品质关注细节找闪光点激励差生

一、提出问题

事例一:

本学期学校举行了为临湘市七中患白血病的学生募捐的活动,在捐款过程中有个男生哭哭啼啼得跑上讲台说他准备募捐的五十元不翼而飞了。我和班主任展开调查,开始一个一地询问,都说没看到那五十元,在我们无从下手之时有位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们他看见是谁拿了,我们把这个拿钱的孩子喊到办公室去证实,在他口袋里找到了那张写了他自己名字的五十元,在他的百般狡辩下,我们开始认为真的是误会他了,但经过与家长的联系,终于孩子露出了破绽。说是自己拿了同学的钱再写上自己名字的。这事使我深深地震惊: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竟能编出如此完整的谎言,去偷同学的爱心款。

事例二:

我在班里还发现了这样一位学生,在语文讨论课时他总是单独行动,从不与小组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差,虽然他成绩优秀,但身边没有朋友,经过谈话才弄清原因,他特别任性、好强、霸道,而且喜欢骂人、打人,经常欺负同学,他的逆反心理很严重,不接受家长、老师的教育,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例示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不由自主地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啦?说谎,小偷小摸、任性、霸道------

二、分析问题

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导致学生形成这些不良性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的影响

1、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从小被宠坏,遇到事情都是父母帮着解决,要什么有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无所适从,产生挫折感,萎靡不振导致性格内向;有的自以为是,霸气十足。

2、有的家长没有做到“言传身教”子女看在眼里,不知不觉就受到熏陶。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缺少爱导致心理发育不良。

3、家庭教育不当,有些家长对社会心存偏见,人生观存在差异,这些家庭长大的孩子,自私自利、贪小便宜、好逸恶劳。

(二)社会的影响

(1)、滥花钱物

一些学生,由于受社会物欲的影响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滥花财物,无暇顾及学习,常邀请同学过生日,结小团体,进游戏室、网吧。

(2)偷盗斗殴的风习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为了扩展帮团,常常施给学生小恩小惠,拉拢无知少年参加犯罪活动、等等,社会不良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1)、部分学校只知道抓好学校硬件建设,抓好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成绩的好坏,思想品德的评价没有落到实处。

(2)、师生缺乏平等,教师总是舍不得放下自己的架子,总是保持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绝对权威,学生稍有异议就会压制,于是课堂只剩下教师的声音,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问题。

(3)许多教师就是不断地重复每一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学中学生存在和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就使问题存在了。

三、具体措施

在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和对一些案例研讨后,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不 但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更要在生活中与学生交往中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动态地处理形形色色、个性分层的问题,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欣赏、赞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2)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初次接触事物难辨是非,如“小学生上网”“过生日请客”“男女生交往”“打小报告”等等。我会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每一个学生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树立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自信。在班级设立“荣誉栏”“最佳作业”“成长栏”等。为学生进一步架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理的五彩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铺就更宽广的道路。

(4)激励差生,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差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差生敢于质疑,切实维护每一个差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自豪地坐下去。

(5)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孩子都生长在家庭里,家庭是孩子的摇篮,家庭与学校教育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其它任何教育代替不了的。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家校保持一致的教育能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

14年的教学生涯,新课程的推广使我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优势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学生我们应该少些责备,多些宽容;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每个细小的变化。教师是他们幼小心灵的呵护着,要尊重、欣赏每个学生,给其创造一个自由广阔的舞台,培养一个个充满自信,有着丰富而独特内涵的人,促进每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 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