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新疆曲子剧的当代传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非遗”视域下新疆曲子剧的当代传承分析

徐文娇

昌吉州艺术剧院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新疆曲子剧作为新疆唯一的汉语方言语种,自从清朝后期传入到新疆以来,经过与当地文化的有效融合成为独特的一门曲艺,在2006年新疆曲子剧也被列为国家第1批非遗产名录,通过非遗的身份和定位,对新疆曲子剧的保护也就被人们关注。随着我国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不断增强对新疆曲子剧的继承和弘扬也开始不断提升,但是从目前来看受到现代戏曲文化发展的影响,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种挑战。 关键词:非遗;新疆曲子剧;传承发展

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区域的人民都有不同的戏曲形式在新疆此剧作为唯一一种的汉语方言剧,在新疆地区的各族人民群众之间广为流传,所以通过对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展现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也能够深刻地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统一,本文通过对非遗视角下对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促进新疆曲子剧的快速传播。 一、传承与保护

(一)政策现状

在2006年之后新疆曲直既通过作为第1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遗产名录保护记录,也引起了人们对新疆曲子剧的关注,而且国家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加大了对昌吉新疆曲子剧团的扶持力度,通过先后拨款的方式为整个戏剧院提供了更多现代化的演出设备,而且也加强了人才培养,所以目前新疆曲子剧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迈出了第1步,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支持下,新疆曲子剧团通过创新发展艺术形式,积极参与各种演出多次,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能够扩大了新疆曲子剧的宣传力度,也能够促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新疆曲子剧有着深刻的了解,但是由于目前新疆曲子剧。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经营性的演出,这样就使得整个新疆曲子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无法实现自我补给,另外在新疆曲子剧创新的过程中,现在能够迎合市场获得更多人的喜爱,这样就导致新疆曲子剧的改编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和本民族的特色。 (二)民间团体生存现状

除了有新疆曲子剧团对新疆曲子剧进行传承与发展,在民间各种群众团体活动中也能够看见新疆曲子剧的身影,尤其是通过地方文化馆的保护,通过对新疆曲子剧的历史传承以及文物展示等方面对新疆曲子剧的具体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保护,而且随着国家的保护政策不断加大。民间团体对新疆曲子剧的热情也不断提高通过对新疆曲子剧爱好者进行普及性规范性的培训,能够促进民间的文化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新疆曲子剧有着深入的了解,此外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通过与各地的戏曲文化爱好者进行共同分享,也能够形成互通互联的良好氛围,此外通过县文广局主办的各种新疆曲子剧创新活动大赛,在官方组织下能够吸引更多地有识之士以及新疆曲子剧爱好者的共同参与,为整个新疆曲子剧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一直以来新疆曲子剧的发展大多数都以自娱自乐的形式为主,很少能够在公开的商业演出场合进行展演,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新疆曲子剧的文化民间活动,通过对新疆曲子剧的宣传与推广,也能够促进新疆曲子剧的全面发展。 (三)整理记录与科研建设

在新疆曲子剧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依靠民间团体对曲子剧的宣传与推广还必须要通过对新疆曲子剧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记录,并且建设科研项目,这样才能够为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新疆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以及基层的文艺演出团体通过对新疆曲子剧的曲子剧曲牌等进行编辑和整理形成了形式丰富的新疆曲子剧研究理论成果,包括哈密市文件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编撰的哈密新疆曲子剧以及新疆艺术研究所,联合呼图壁新疆曲子剧团相关人员对全疆的新疆曲子剧进行资料收集,并且编撰形成国家艺术科学项目规划,重点中国戏曲志新疆卷等大型的专业志书通过对这些新疆曲子剧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整理,能够促进新疆曲子剧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得到全面增强,在2006年新疆曲子剧成为国家第1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所以新疆曲子剧的整理工作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包括巴里坤小曲子,新疆北庭曲子剧等这些书目中通过收集剧目曲牌和曲谱等能够对新疆曲子剧的演出和宣传有着全面的记录。 (四)宣传与推广

在新疆曲子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宣传推广方式,促进新疆曲子剧的推广普及力度,例如新疆曲子文化节节目组委员会通过利用新媒体对整个文化活动进行了连续式的播报而且组织拍摄了百年曲子丝路行,并且在CCTV戏曲频道播出戏曲爱好者群体中受到了热烈赞扬。在2016年,相关组织专家通过对呼图壁道德人物事迹进行宣传与推广,通过在活动展演过程中展现了新疆曲子剧也能够扩大新疆曲子剧在民间的普及范围,通过建立新疆曲子博物馆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文化交流,公共空间能够为更多的人了解新疆曲子,提供更多的渠道。 (五)校本课程与教育传承

通过将新疆曲子剧引入到当地的校本教材中能够为当地的学生了解新增曲直,既提供更多的方式,而且整个教材内容对新疆曲子剧的流传艺术特点和精选唱段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疆曲子剧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遗憾的是在实际校本传承的过程中,由于艺术形式固化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相关因素,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学习不够掌握,而且缺乏。的兴趣更无法对新疆曲子剧进行真正的演唱在教育传承阶段,由于青少年是文化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帮助学生对新疆曲子剧有深入的理解,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新疆曲子剧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专业化的训练也能够成长为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很多的新疆曲子剧课程只停留在部分学校并没有深入的推广。

  1. 新疆曲子剧传承存在的问题

在新疆曲子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对曲子剧有所了解,而且有国家的政策扶持,但是由于新疆曲子剧自身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市区市场的萧条影响,以及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这样也就导致曲子剧的传承受到严重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转型,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也就导致此剧的演出场合逐渐缩小在过去,很多的曲子剧往往只在庙会社火传统节日等民俗活动中展示,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传统的民俗节日不感兴趣。另外尽管许多的官方组织和竞赛活动等为民间的曲子剧社提供了演出活动,但是民间自发的演戏活动却逐年减少,导致民间曲子剧的生存活力逐渐萎缩,而且在申遗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进艺人的传承,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新疆曲子剧的唱段以及演出形式要求非常高,许多年轻人对于这些新疆曲子戏了解和兴趣不足,所以导致传承出现断层的情况。

结论:

本文通过对非遗视角下对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能够明确在非遗的政策趋势之下,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但是整体的背景发展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为此在新疆曲子剧不断发展传承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与社会环境进行适应,只有充分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自身的艺术特征来探索发展规律才能够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姜凯丽.论新疆曲子剧的形成与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6):69-76.

[2]姜凯丽,王敏.浅论“非遗”视域下新疆曲子剧的当代传承[J].艺术评论,2018(06):114-121.

[3]朱晓薇.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7(24):68-69.

[4]黎羌.现当代新疆各民族戏剧叙论(下)[J].新疆艺术(汉文),2017(05):111-114.

[5]章雅轩.论新疆曲子剧唱词的特征[J].大舞台,2015(0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