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试析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陈远素

四川省理县薛城小学 623100

摘要:现阶段,新课程要求背景下,集体观念备受关注,这也是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指成员对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与规范等的认知与认同。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以联结课堂内外为教育路径,通过设计游戏、主题活动、参与实践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形成豁达性格,享受合作趣味。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要求自己,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进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班主任不仅只是处理一个违纪事件,还要思考如何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这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艺术了。班主任的自我灭火是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痛斥和惩罚,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表达。具有和谐师生关系和情感认同的班级,老师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有真实的情感伤害,并且把这种真实感受传达给同学,这是让学生真诚认识自己问题错误,心有愧疚和自责的好方法。然后通过班主任和班委干部共同组织班级活动,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和思想,以行动传达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弥补错误的态度和意识,更传达的是师生间的情感认同——我们在一起,你们的错误也有我的责任。   一、设计游戏——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针对性的互换身份、角色的游戏。比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互换,引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个人与集体间的相互影响,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增进理解、信任和责任意识。    例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常会有一些学生不配合班主任、班长的工作,不愿意遵守班级公约,喜欢特立独行、标榜个性。针对这些学生,班主任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游戏的方式。比如让他们来当一天的班主任,当一周的班长,“任职”期间,他们需要按照班级公约和身份职责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管理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处理好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些学生不仅在游戏体验中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到集体需要每一个同学的支持和付出,也在游戏结束后自愿积极地参与到了班集体的建设中去。    游戏的方式是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常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无论是对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还是在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的培育等方面,都能發挥出其独特的教育效用,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    二、主题活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形成豁达性格    豁达的性格体现为学生既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又能够容他人之短,不计较个人得失,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这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的心理基础。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主题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拥有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豁达的性格。    例如,班主任可组织以“做个心胸豁达的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豁达待人处事的故事,如廉颇“负荆请罪”,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等豁达宽容的名人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这些名人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襟。接着,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其中有同学谈道:“自己在学校经常会跟班上同学发生一些小摩擦,老师也批评我好几次了。在今后也要如廉颇、张英一样,做一个豁达宽容的人。”还有同学说:“心胸豁达不仅体现在对他人宽容上,还要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也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见,学生通过这节班会,对豁达宽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可以说在引导学生形成豁达性格、培养集体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家长的言行就是最生动直观的“教材”,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就是最客观干净的“镜子”。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合作过程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以身示范。    三、参与实践——强化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合作艺术    班主任要以参与性、合作性、活动性和针对性为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原则,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的过程中,体验集体的形成过程,感受个人对集体的价值,进一步深化集体意识。    例如,学校运动会就是可以帮助全班同学培养集体观念的一项实践活动。以接力赛为例,接力棒的交接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在刚开始训练时,学生因为光考虑自己的“传”或者“接”,导致相互之间配合不畅,经常出现掉棒、推挤、碰撞的问题。这时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在训练时出现的问题用视频记录下来,让学生观看视频,反思自己的行为,共同总结和思考交接棒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反思和分析之后,得出传递交接棒时需要“交”和“接”的两个同学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的看法。如“接”的同学可以短距离小跑给“交”的同学一个缓冲,“交”的同学可以从左侧交接避免碰撞等,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观念。    可以说集体观念就是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在丰富多彩的集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行为会不断地强化,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团队合作感、集体荣誉感会让学生真正学会与人合作的艺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作为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思想高度上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德育实效,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因此,班主任要不断优化学校的德育课程和实践模式,让学生能在多元、趣味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活动中培植集体意识,紧跟集体步伐,严格自省自律,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武漫丽.创建团结协作的班集体[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2]蒋文东,杜晓春.浅谈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意识[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3]牛志敏.培育集体荣誉感 树立正确人生观[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