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军院校学员国际化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浅谈陆军院校学员国际化素质的培养

 刘怡玮

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时代的变革对我军担负的使命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陆军军官的摇篮,必须养成和提高学员的国际化素质,使之具有宽广的全球视野,善用多元化的视角和辩证的观点看待国际问题与争端,努力成长为符合新时代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军事人才,才能更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字:国际化素质

一、引言

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发展,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增无减,唯有全人类通力合作、增进团结和交流,减少矛盾和摩擦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为此,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随着中国军队参与国际事务日渐增多,陆军承担的国际责任也随之不断拓展,其使命任务正由域内向域内域外兼顾转变。为此,需要快速建立一支能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和国家战略利益发展的新要求,迎接新型安全领域挑战,有效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陆军。新时代,陆军这一最古老的军种,面临艰巨的转型任务。习主席在视察陆军机关时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作为新时代的陆军院校学员,必须具备国际化素质、才能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和世界担当,才能成为适应现代化新型陆军建设的军事人才。

二、国际化素质的时代背景

国际化素质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古希腊时期,跨国的“游教”和“游学” 之风就相当盛行[ l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纵观全球,放眼世界,许多欧洲及亚洲发达国家将培养国际化素质的人才放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并制定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如《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英法德等国也明确提出,毕业生不仅要适合本国及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培养面向世界的工程师。日本则要求本国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生活和工作环境”。[1]

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从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高度制定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将教育开放作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正在蓬勃发展,逐渐由发展合作项目转移到人才培养层面。

目前,我军军事领域现代化的发展对军人的对应的工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对军人的情感、心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素质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对他们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即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政治素质,驾驭现代战争的军事素质,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国际化素质,对发生在军事领域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利用、评价和创新。为此,陆军院校学员除了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军事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相对等的国际化素质。军校教育也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应该积极融入到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当中,适应先进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亦是其必走之路。

三、国际化素质的内涵定义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素质包括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而“国际化素质”则属于后者。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撮而就的过程,需要反复的教育和实践等方式才能内化为人的固定品质。关于“国际化素质”的概念界定,重点就落在修饰语“国际化”上了。关于“国际化”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部分学者认为国际化素质应包括国际态度、国际意识、国际活动能力和国际知识四个方面[2],我国第一个国际化人才的专项研究“上海构筑国际化人才资源高地”的报告将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定义为:“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2]

根据人的素质结构等相关理论,笔者认为军队学员国际化素质应该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思想意识,即树立全球化的观念和视野,具备良好的国际理解力和宽广的国际胸怀,从国际社会和多元文化的角度分析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二是知识储备,即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理论知识,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历史、民族等国际人文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以及礼仪规范,能够胜任未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三是技能经验,即具备本专业在对外军事交流和交往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具有以外语为基础和工具的国际交流能力,能够胜任未来安全与防御领域的双多边战略切磋与对话。

四、陆军院校学员国际化素质的培养重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应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国际化素质培养则是其重要因素。在新世纪新阶段,为了出色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必须培养学员的国际化素质,才能更好地为部队输入创造型军事人才。

  1. 思想意识层面:培养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是培养军队学员国际化素质的首要内容,通过浏览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关注时政要闻,了解国内外形势,可定期组织学员对目前国内外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培养学员的政治敏锐性和全球性战略眼光。利用主题教育和思政课程等时机,让学员了解陆军的优良传统、未来发展、使命任务,熟悉邻国及他国的国情军情,掌握国际安全格局等方面知识,从而培养其战略意识和国际视野。

  2. 知识结构层面:不断优化学员知识结构,筑牢学员国际化素质的知识基础。重视社会文化学科教育,使学员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和风土人情,培养对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理解沟通能力,增强其文化敏感度和感知力。增进学员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学员了解相关国家的国情和军情,尤其是相关国家陆军力量现状和体制编制,形成对世界陆军发展情况的总体概念。

  3. 交流能力层面:要着力强化国际通用交流语言和技术手段的训练,大力提高学员对外交流能力。提升国际化素养重在逐日积累,逐步养成。利用早晚半小时的英语广播,定期刊登陆军军事和礼仪文化,把和外军交流相关的电视新闻放在显著位置,不断浓厚学习国际化知识,提高国际化素养的氛围。对积极参加外事交流的学员,在评功评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激发学员提升国际化素质的积极性,树立鲜明的政策导向。要拓宽交流渠道,丰富国际化交往的经历体验。留学生往往被视为国际化的“受益者”和国际交流中的“接受者”、“学习者”。事实上,留学生不仅人数多、来源广、居住时间长、与本校师生交往的机会多, 而且他们年轻,与本校学员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兴趣、爱好,有更少的成见和偏见,他们精力充沛,完全可以也非常乐意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

五、结语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军国际军事交往更为频繁,需要执行一些诸如维和行动、抗灾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这就要求我军军官具备更加宽阔的国际视野,具有民族、宗教、语言、历史、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军队院校加强国际化素质教育也是我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使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左宪民. 从国际化角度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J]. 北京社会科学,2006(15):71-72

[2] 候星芳著. 《大学生能力素质》,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姓名 :刘怡玮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81.1 民族:汉 籍贯: 湖北应城 现任单位:陆军勤务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职称:讲师 学位/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的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