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探讨

张峻彪

个旧市绿春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对小学生拓展思维和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具象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尤其是小学数学中对几何知识的讲解,很多学生会感觉到这部分知识很难理解,对这部分内容分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没有养成空间观念,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结合所交学生的特点和现状,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文结合笔者对数学的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主要从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策略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引言:小学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黄金阶段,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就是学生建立空念观念的重要过程,数学空间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练习才能达到的。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要想让学生养成空间观念,教师应该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勤动手,多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逐渐养成空间观念[1]。

一、认真观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前提

空间观念的构建源自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观察,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这个观念。所以,要想建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观察是人们学习事物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几何知识的时候要尤其注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所学的图形进行近距离的仔细认真的观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认清这些图形的本质。通过对实际物体的观察,让学生形成空间的观念。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就会让自己形成一个空间想象的能力,接下来再学习空间立体图形就会变得容易接收和理解,也就会让学生对空间立体图形的学习不再有排斥心理。

教师可以拿出教学模型,让学生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与他们所带来的物体进行对比,然后看看他们带来的物品里那些是和老师给出的模型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2]。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单一观察虽说可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但是却不可让学生认为除了观察就无法解决空间图形的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及体验数学知识,进而让学生形成空管观念。

比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内容后,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长方形、直角三角形以及半圆形各自旋转一周后,变成怎样的图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如果仅仅只是仔细分析题目中文字信息,难以获得正确的结论,这让学生陷入解题疑难中。为了让学生快速并正确的解答这一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形,如一个长方体或三角形以一直线为中心旋转一周的情况。借助这一演示,学生发现将长方形旋转一周是一个圆柱体,将三角形旋转一周是一个圆锥,在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教师还可趁机提出如下的问题:无需借助实物演示,你可以想象出半圆形先转一周后获得的图形吗?借助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从刚才演示中获得启发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借助“演示—观察—想象”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图像,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第一步的观察,学生已经对空间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概念,了解的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但是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培养。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几何知识进行加深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制作图形的活动中构建对几何知识的认知。对学生观察不足进行进行的补充。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模型,让学学生现进行观察,动手去摸一摸,感受模型的具体轮廓和特征。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图形制作比赛。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让学生动手去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剪刀伤到学生。在制作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每一面的特征、形状,建立起空间的概念。

四、多媒体教学巩固提高

在学习中教师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带教学模型去上课,而且有些时候会涉及到图形的切割。普通的教具模型操作起来很困难,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来建立起学生空间的概念[3]。

例如在学习中,教师在讲到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切割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无法想象出来。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切割后的图形,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够直观。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切割动画来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在多媒体动画的播放下,学生就会直观的看到整个切割的过程,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样建立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结语:空间思维的养成是小学数数学的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观察,形成经验,勤动手,了解空间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本质,多动脑去思考以便更好的学习空间几何知识,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笔者希望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探讨对学校和教师在今后的小学几何教学的探索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石晓燕.借物建形拓空间——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6(33):40.

[2]林金香.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2):75.

[3]苏虹.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