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父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五位父亲

毕人柱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了。”(八年级《语文》)——朱自清的父亲。一位为子女甘愿奉献一切的父亲。父亲的任劳任怨的“背影”成了儿子“最不能忘记的”,也留在了这以后的中国人的记忆里。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我忐忑着,拿了书(‘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直到现在,别的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七年级《语文》)——鲁迅的父亲。重视儿子的读书,似乎很善于把握读书的时机,但却是“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儿子在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父亲面前,只有深深的无奈和厌烦。伤害也和关爱一样长久地留在了记忆里,以“爱”的名义的伤害也绝不例外。

“我”是个“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的“八岁”的“病弱的孩子”,但有一回“我”攀上“一道悬崖”。“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回家”。“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我听到了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听我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很好。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都能做。……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七年级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父亲。作者把这段经历命名为“悬崖上的那一课”,他说:“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都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或者干脆就是“危”就是“机”。生活中的确有很多这样具体而微的“悬崖遭遇”,要有怎样的智慧面对危机,抓住机遇,怎样的做法才能化“危”为“机”呢?人生的道路很漫长,走一步,再走一步……

“但是她说父亲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决定让我成为一个职业网球手。……母亲告诉我,在我还在摇篮里时,父亲就在我的头部上方吊了一些可以左右晃动的网球,鼓励我用一个他根据我的手的大小改造过的乒乓球拍拍击它们。我3岁时,他给了我一个锯断了的球拍,然后告诉我,我用这个球拍随便打什么都可以。我专打盐瓶,我喜欢朝着玻璃窗用力击打它们,我还用它打狗,一击即中。……我4岁时,他总是尽力使我能够与路过我们小镇的网球巨星对打一场……我快8岁时,父亲对我说现在是时候了,是从只是在后院与“大龙”(网球发球机)对打或者在剑桥俱乐部打球变为参加实际比赛的时候了。……快9岁时,他哄骗我到艾伦▪金赛场当了一名球童。艾伦▪金网球赛吸引了众多世界一流的网球手前来参加,我父亲则连哄带骗地使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和我对打了几下。身为温布尔登和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身为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手伊利▪纳斯塔斯试图拒绝,但是他很快发现拒绝我父亲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男人——我父亲——是如此的不屈不挠。……”(《网——阿加西自传》)——获得过60个冠军头衔,8次夺得大满贯冠军的职业网球运动员阿加西的父亲。哪有什么天才,天才是“父亲”锻造出来的!我们有这样的父亲吗?我们能成为这样的父亲吗?目标设定如此之早并且明确,奋斗目标如此有序并且果决、不屈不挠。

“新近荣升为父亲的达伦建议我去读一本关于如何使婴儿入睡的书。他极其信赖这本书,并且说他的儿子在比赛期间总被别人称为‘睡得像个醉汉的婴儿’”。(《网——阿加西自传》)——一位名叫达伦▪卡希尔的父亲,担任过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的教练。读书的父亲很多,读这类书的父亲大概就寥寥无几了。需要这样关注孩子的入睡吗?关注孩子的入睡是做父亲的职责吗?关注婴儿入睡还要借助阅读吗?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20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