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探析

陈艳红

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412006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体现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

引言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敬业、勤勉的准则文化,严谨、求精的专业精神,守拙、奉献的价值文化,创新、卓越的进取精神是一直被宣传、被称颂的工匠精神内核。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则是工匠的创新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要求

  1. 敬业

这是工匠精神最基础的要求之一。向前追溯至春秋时代,孔子就主张任何人都要在坚持“执事敬”“事思敬”中“修己以敬”,尤其对手工业劳动者来说,更要对职业产生“极度的”敬畏与热爱,对职业给予全身心的投入和尽职尽责的参与,这种职业精神可以理解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个人层面上,工匠精神是一种认真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不仅要把工作当成赚钱养家的工具,还要树立对产品专业的崇敬、奉献、负责的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给客户无懈可击的体验。

  1. 专注

对工匠而言,专注指的是在内心深处对制造细节的笃定,对工业生产的耐心、执着和坚持。从国内外实践经验能够了解,工匠精神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均被视作执着精神的“代表”,指向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韧性。因此,需要将工匠精神视作职业育人的最高价值标尺,成为人才培养“质检”的衡量指标,以此引领新时代人才形成新认识、达成新共识、实现新目标。

  1. 创新

无论是新时代的工匠还是传统社会的“匠人”,在产品制造和经验积累方面都始终保持着执着、坚持、专注、陶醉甚至痴迷的精神。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工匠精神”与因循守旧不属一类,它是要将“匠气”融入至追求突破与渴望革新的进程之中,在保持对职业怀有敬畏、对质量持有精准态度的同时,能够坚持理想、寻求突破,为工匠精神持续注入创新活力。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企业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文化涵养有机结合,在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中落实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企业需求指向与社会化取向达成一致。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

  1. 工匠精神包含了一种朴素的把事情做好的欲望

对比愿望、想法、理想,“欲望”显得更强烈、直接,更能促成目标实现、完成,是一种内生的驱动力。欲望本身是一种自然属性,而非道德属性。比如《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为了自己理想,放弃了家庭、甚至离开了妻子和孩子,去另外一个国家,忍受贫穷、饥饿、疾病,在荒芜人烟的房子上创作,就是“欲望”的驱使,完全是自然性的个人选择,我们不评价他的做法好与不好,也不反对,这个是他个人的选择。但是,反对用非法手段来做事情。因而,“欲望”在不能满足正向性要求时,需要加以限制。工匠精神中蕴含的“想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其本身符合道德规范,更是人内心自然生发的欲望。如果学生在学习时,职员在工作时具备了这种欲望,能内生出强大驱动力,驱使他围绕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直至自己各项任务的目标达成。

  1. 工匠精神是纯粹的坚守和平凡的实践

中国古人推崇个人的修行分三步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新时代产业大军中一员,应抱着追求圆满的态度,以爱岗敬业的心,结合岗位、岗位链、甚至产业链,认真琢磨业务中人、事、物、权,刻苦钻研专业业务,以纯粹的、非功利的坚守、真事真做地实践,打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甚至思考岗位服务、联系产业链的关系。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做到从99%至99.9%提升,践行工匠精神,服务社会。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创新路径

  1. 传统与现代的互鉴

在新时代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处在不断更迭之中,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社会公众的诉求,都越来越注重品质,工匠精神及其价值也因此再次受到高度重视。从已有的经验可以看出,工匠精神的意涵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吸收时代元素,在动态发展中不断生成新的内涵。因此,在新的时代中,应该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互鉴,让这一价值体系中包含专注认真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的深刻实践、协同合作的团队思维,并在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同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为此,有必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生存论的主张,充分发挥工匠之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对生存和发展进行价值选择的同时,不断摆脱选择困境,通过自我实践生成和创新工匠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传统技艺传承提供更强大推动力。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还应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主体价值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冲突”,要以时代发展诉求为出发点,让工匠精神承载起更多助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并在坚持公平、平等理念和关注、重视工匠群体诉求的过程中,让工匠精神持续深入创新发展,内化成社会公众共享共有的价值观念,外化成社会公众自觉自发的行动标准。

  1. 国家扶持是培育创新精神的关键

我国一直提倡、鼓励各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国家的竞争优势,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同时,国家鼓励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40多年中,共有10多万人(次)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王选、吴文俊、袁隆平、孙家栋等一大批科技巨匠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说:“新时代,我们的科技事业走出了仿制跟踪,进入了创新征程,我感到了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政策的颁布实施、财力上的倾斜支持、奖励举措的建立是工匠们勇于创新、积极创新的重要保证和信心支持,也为工匠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1. 企业宽容鼓励,营造培育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

创新意味着超越前人之举。创新的过程中,有困难、风险,甚至会失败。企业对于工匠创新过程中的困难要关心,对于创新过程的漫长要有耐心,对于创新失败的结果要有宽容之心。虽然追逐利益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创新的风险短时间内会影响企业的逐利目标,短视的企业喜欢仿制,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企业都聚焦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唯有企业鼓励创新行为,奖励创新工匠,宣传创新成果,善待创新的挫折、失败,工匠们才会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实践中,最终创新成功带给企业长远的发展,不竭的财富之源。企业良好的环境氛围,会让创新的欲望生根于每一位匠人内心,创新的价值铭刻于匠人的理念,创新的行为熔铸在匠人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

结束语

工匠精神包含了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和兴趣,这个是内在的驱动力,有了欲望,就要定好目标,做取舍,在合适的岗位环境中做一辈子的坚守,而不受外部杂音的影响。在有所小成后,可以瞄准一个新目标,适时调整,坚守新岗位,直至最终成功。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9(12):75-77.

[2]王明贤,陈丽娜.浅析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及价值意蕴[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2):49-51.

[3]卿海群.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人才培养诉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32-33+38.

[4]缪学梅.现代“工匠精神”知识内涵及培养路径调研[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2):17-21.

[5]施思.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