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媒介审美阅读,提升经典阅读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微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尝试媒介审美阅读,提升经典阅读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微探

陆双贵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530699

摘要:科学的不断日新月异,现代社会也在进步当中。由于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得人们对了解世界、掌握技能有了更加有效的方式。随着以自媒体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发展,媒介呈现共存共融、叠加渐进的螺旋式发展态势。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文本从解构到重构、对象从受众到与众、形式从讲授到对话、评价从单一到多元。在媒介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书本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需要被改进。在现代语文阅读模式的变化下,人们对视觉上的享受更加的青睐,而且传统的语文阅读会导致学生产生阅读疲劳感。本文就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实践;语文教学

媒介技术在不断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很多人在媒介时代来临的时候,会认为传统的文学阅读会被媒介阅读所替代,其实这是误解。根据相关调查统计表明:传统书本阅读的人数占据50%以下,学生们的书本阅读量更是直线下降,但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媒介工具阅读量却快速增长,因此这对传统书本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的普及导致了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媒介技术会慢慢取代传统的生活习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利用媒介制定教学方案

在语文大纲的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思维创造的必要支持条件。因此语文教学工作中需要将学生的主要角色体现出来,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但是很多老师依旧在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仅仅是机械地传达知识,却很难让学生对知识中的内涵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因此学生就更难抓住重要知识点了。而且由于高中语文的学习质量关系到高考,因此这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更落伍了[1]

在媒介融合时代下,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工作,那么就应该充分了解媒介技术的特点,积极发挥媒介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重新制定媒介融合时代下的教学方案,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媒介技术的优势,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效率和质量。媒介技术的应用,会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地多元化,同时也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技术和工具。例如,在课堂上,投影仪替代了黑板,鼠标替代了粉笔,这样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语文知识,这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把文章投影到屏幕上,因此极大地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1. 利用媒介开展教学工作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媒介技术展开教学工作,就应该充分借助媒介技术的优势。首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借助媒介技术,情景模拟展现阅读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媒介技术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更深刻地认识,这是一个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图像、音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现阅读教学的特点,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对《沁园春·长沙》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展现毛泽东当年创作这首词的背景,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我国战争历史背景有更清晰地认知,而且对学生理解这首词的意义和内涵也是很有帮助的[2]

  1. 发挥媒介设备的特色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很多老师已经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意义了。如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提高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老师潜心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发挥媒介设备的特色和优势,去协助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比如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诗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电脑中下载一些阅读诗歌的视频,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和不同的音律来对诗歌有更加多样化地了解和掌握,因此发挥媒介设备的特色对阅读教学的实施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屈原的《离骚》的教学中,由于这是一首骚体诗,是建议有感情地朗诵或者歌唱的,因此老师就可以从媒介平台上下载一些关于这首诗的演唱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在创作这首诗的内心活动和满腔抱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诗词阅读的境界切身领会,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就会产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更掌握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因此积极展示媒介技术教学的优势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渲染教学氛围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是以后教学模式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是别的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积极应用。

优化媒介培育学生素养

学生的媒介素养可以在新闻阅读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新闻阅读课程時候不单要提升学生新闻文章的领悟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新闻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此外,也要逐步锻炼学生的质疑、以及批判精神[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除了让学生去用自己的观点、语言复述文章新闻外,还能够利用网络或是电视等媒介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新闻产生更深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完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去对新闻进行界定?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创作新闻文章时候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语言和语言符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以及思考,能够进一步认识新闻,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新闻的本质,进而提升他们对媒介的批判和质疑精神。

结语: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下,积极开展媒介技术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符合素质教育机制下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加快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门要积极借助媒介技术设备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媒介技术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步伐,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策略[4]

参考文献:

[1]刘春丽.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李凤芹.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J].2014,(11).

[3]支明华.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路分析[J].甘肃教育,2017(7):52.

[4]刘勇, 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