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 2015—2019年住院死亡病历统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4

某院 2015—2019年住院死亡病历统计分析

王娜

北京市密云区医院病案室 101500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2015—2019年住院死亡病人的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主要诊断进行统计,运用Excel和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间,男性与女性死亡患者的性别比为1.56:1,61-90岁的死亡患者构成比高达74.4%,91岁以上年龄段病死率最高为7.84%,冬季(12-2月)死亡构成比为27.67%,疾病谱中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 密切关注老年和男性患者的健康问题,冬季加强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干预,重视和提升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字 死亡病历;病死率;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patient death records in a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9 Wang 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ead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9, and to underst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rules.Method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was used to make statistics on the main diagnosis, and excel and spss20.0 software were used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data. Result In 2015-2019, the sex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deaths was 1.56:1, the proportion of 61-90-year-old deaths was 74.4%, the highest mortality rate of over 91-year-old patients was 7.84%, and the proportion of winter (December February) deaths was 27.67%. Malignant tumors, circulatory system and respiratory system ranked the top three in the disease spectrum. Conclusion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health problems of elderly and male patient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winter, pay attention to and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level of malignant tumors, circulatory system and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取自某院病案室2015—2019年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中的住院病案首页,搜索全部病历,并检索死亡病历,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主要诊断进行统计。

1.2统计方法

运用Excel和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和相对数(%)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死亡病历年龄分布

2765份死亡病历中,81-90岁年龄段死亡人数最多为754人,占5年间总死亡人数的27.27%,其次为70-80岁年龄段721人(构成比26.08%)、61-70岁年龄段572人(构成比20.69%),三者累计死亡构成比达到74.04%。0-40岁年龄段和91岁以上年龄段死亡人数最少,分别为61人和116人,占5年间总死亡人数的2.21%和4.2%。患者病死率最低为0-40岁年龄段(0.17%),最高为91岁以上年龄段(7.84%)。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318.85,P〈0.01),见表1。

表1 2015—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年龄分布

出院人数

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构成比

病死率

0-40岁

36696

61

2.21%

0.17%

41-50岁

13389

140

5.06%

1.05%

51-60岁

23776

401

14.50%

1.69%

61-70岁

25195

572

20.69%

2.27%

71-80岁

21168

721

26.08%

3.41%

81-90岁

13022

754

27.27%

5.79%

91岁以上

1479

116

4.20%

7.84%

合计

134725

2765

100.00%

2.05%

2.2死亡病历性别构成情况

2015—2019年死亡病历性别构成比中,男性1688人次,病死率为2.75%;女性1077人次,病死率为1.47%;男女比例为1.56: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5.02,P〈0.01),见表2。

2.3死亡病历各季节变动情况

冬季(12-2月)死亡人数较多,为765人(构成比为27.67%);夏季(6-8月)死亡人数较少,为619人(构成比为22.39%)。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89,P〈0.01),见表3。

表2 2015—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性别分布

出院人数

死亡人数

病死率

男:女

2015年

9998

11166

277

200

2.77%

1.79%

1.39:1

2016年

11152

14810

306

196

2.74%

1.32%

1.56:1

2017年

12506

15425

335

208

2.68%

1.35%

1.61:1

2018年

13375

15778

378

223

2.83%

1.41%

1.70:1

2019年

14242

16273

392

250

2.75%

1.54%

1.57:1

合计

61273

73452

1688

1077

2.75%

1.47%

1.56:1

表3 2015—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季节分布

合计

年份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2015

39

37

41

32

33

50

41

37

36

46

47

38

477

2016

43

39

45

31

43

38

37

47

40

41

46

52

502

2017

36

32

44

35

49

40

47

47

43

67

59

44

543

2018

49

62

44

36

43

44

49

55

59

53

61

46

601

2019

61

58

38

50

43

52

64

63

48

58

56

51

642

合计

668

619

713

765

2765

构成比

24.16%

22.39%

25.79%

27.67%

100.00%

2.4死亡病历主要死因分布及顺位

通过疾病种类构成情况分析,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分为占死亡总数的43.73%、21.92%和19.96%,前3位累计死亡人数构成比达到了85.61%。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59.86,P〈0.01),见表4。

3讨论

3.1年龄构成分析

死亡率构成比中61-90岁的患者高达74.4%,患者病死率最低为0-40岁年龄段的0.17%,最高为91岁以上年龄段的7.84%,患者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医疗水平地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建议应加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定期体检,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进行高度关注,最大程度上将其生活质量提高,促使其病死率降低[1]

表4 2015—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主要死因分布及顺位

顺位

死亡人数

累计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构成比

累计死亡人数构成比

恶性肿瘤

1

1209

1209

43.73%

43.73%

循环系统

2

606

1815

21.92%

65.64%

呼吸系统

3

552

2367

19.96%

85.61%

损伤和中毒

4

125

2492

4.52%

90.13%

消化系统

5

80

2572

2.89%

93.02%

泌尿生殖系统

6

51

2623

1.84%

94.86%

神经系统

7

47

2670

1.70%

96.56%

症状体征

8

40

2710

1.45%

98.01%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9

29

2739

1.05%

99.06%

其他

10

26

2765

0.94%

100.00%

总计

2765

2765

100.00%

3.3性别构成分析

死亡病历中男性患者高于女性,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其原因有:其一现代社会中,男性相比于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工作需求高、压力大且男性较不易表露自己的情绪,使其患心理疾病的几率增加,而过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导致生理性疾病的加剧或发展[3];其二当今社会多数男性有较多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夜生活过于丰富、生活无规 律、严重睡眠不足等[4];其三成年男性是社会主要劳动力,从事高危行为、重体力劳动等机会比女性多,接触危险的几率高。提示社会应关注男性身体健康,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减轻心理负担和定期体检等有益于减低男性死亡率[5]

3.4季节分布分析

冬季死亡患者较多,夏季死亡患者较少。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多受寒冷刺激的影响,冬季因气温低,较易诱发或加剧其病情,夏季反之。提示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尽早采取预防措施,提前有效干预,从而减少以上疾病的病死率。

3.5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死亡疾病谱中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结果与其他研究一致[6]。卫生部据全国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死因统计报告恶性肿瘤是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7]。恶性肿瘤已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人民的生命。提示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提高保护环境意识,远离环境污染源,关注身体的异常变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8];循环系统疾病位于死因顺位的第二位,主要与不良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关,现在心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越来越高。提示应该加强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急救知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低脂低盐,提高自我保健意识[9];呼吸系统疾病位于死因顺位的第3位,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猛增、环境污染的加剧、雾霾天气的逐渐增多,导致肺部疾病发病率增加。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的出现,导致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增加[10]。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医院方面应严控抗生素的使用,倡导居民合理用药,降低病人耐药性,提高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医院5年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分析,在老年和男性问题上,应密切关注其健康问题;冬季应加强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对于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应提高医师医疗整体技术水平,控制和防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潘燕,杨显芳,沈艳宇等.某二级医院2008-2017年住院死亡患者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23:167-168,171.

[2]钟素冰.2008年~2015年出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医药前沿, 2017,7(16):317-319.

[3]吕林芳,张汉阳,郭青青等.2014—2018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例死亡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2019,20(6):68-72.

[4]乔琰.2005-2016年某院住院病人死因统计分析[J].临床研究与经验,2018,19(2):138-139,142.

[5]朱双红.2008-2017年某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8,25(4):310-311,314.

[6]李远艺,王璐.2009-2016年住院患者死亡统计[J].中国病案,2017,18(7):52-54.

[7]江丽凤,韩玉湘,李美素等.珠海市某综合医院5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4):639-640.

[8]陈美玲,温星来,冯素花等.某院2007-2016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4):50-52.

[9]冯敏,代凤英,刘小雅.某二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9,20(10):85-87.

[10]孙珍娟.2008-2013年某院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5,(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