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锦实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1505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MDR-TB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耐多药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 MDR-TB 患者应用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环丝氨酸;胸腺肽;疗效;安全性

肺结核病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耐药往往会进一步影响疗效和临床转归,增加疫情防控难度,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以高效、低毒副作用、低耐药性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 则成为临床医师重点研究课题之一[1]。本文观察分析了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MDR-TB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MDR-TB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8.51±6.3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8.42±6.2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耐多药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6VZthKP/18VZthP),即6个月强化期内采用卷曲霉素/阿米卡星+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随后在18个月的巩固期中采用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期间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药物,阿米卡星耐药者改换卷曲霉素,对莫西沙星耐药者改换左氧氟沙星。给药方法:注射用硫酸卷曲霉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给药0.75g/d,静脉滴注;吡嗪酰胺片按体重<50kg者0.75g/d,体重≥50kg者1.0g/d给药,口服;丙硫异烟胺片按体重<50kg者0.5g/d,体重≥50kg者0.75g/d给药,口服;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给药0.4g/d,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给药0.75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环丝氨酸胶囊,按体重<50kg者0.25g/次,2次/d,体重≥50kg者0.25g/次给药,3次/d,口服;胸腺肽肠溶片30mg/次给药,1次/d,口服。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维生素B6及保肝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为在疗程结束前,≥6次连续痰培养或涂片呈阴性,每次间隔至少1个月,X线胸片显示病灶吸收面积≥原病灶面积50%,肺部病灶空洞闭合或阻塞闭合;有效为在疗程结束最后1个月末因无痰无法进行痰培养或涂片,但此前检测呈阴性,病灶吸收面积<原病灶面积50%,肺部病灶空洞大小≥原空洞直径的50%;无效为在疗程结束前最后6次痰培养有2次及以上呈阳性,病灶面积无明显改变,甚至较原病灶面积扩大,空洞大小≥原空洞直径的50%,甚至空洞大小>原空洞直径50%。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8

25(65.79)

12(31.58)

1(2.63)

37(97.37)

对照组

38

17(44.74)

14(36.84)

7(18.42)

31(81.55)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骨髓抑制

嗜睡

胃肠道反应

肝功能损害

发生率

治疗组

38

0(0)

1(2.63)

2(5.26)

1(2.63)

4(10.53)

对照组

38

2(5.26)

3(7.89)

4(10.53)

2(5.26)

11(28.85)

3 讨论

环丝氨酸是一种D-丙氨酸类似物,亦是MTB拮抗剂,常用于二线抗结核治疗,通过竞争性抑制L-丙氨酸消旋酶及D-丙氨酸合成酶,以干扰MTB细胞壁黏肽合成,破坏MTB细胞壁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发生药物耐药性,此外本品对MDR-TB有较高的敏感性,并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有效杀灭机体体液及组织中的MTB,继而有助于促进痰结核杆菌阴转[2]。胸腺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从胸腺组织中提取物,通过刺激T细胞亚群的增殖能力及其活性,调节B细胞功能,以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平衡,从而激活机体内抗结核防御能力,增加MTB细胞耐酸能力,以利于达到抑菌、杀菌,并可增强抗结核药物的抗结核作用,继而有助于促进痰结核杆菌转阴及空洞闭合,减小病灶,提高临床疗效[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 MDR-TB 患者应用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康,宋晓燕,张天钰.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4):2643-2646.

[2]吴小霞,辛朝雄,杨俭,等.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5):106-107.

[3]辛朝雄,吴小霞,杨俭,等.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17):2646-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