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保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以课程为保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李文君

射洪绿然国际学校 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在“应试教育”风行的现在有必要从课程开设的角度予以保障。本文从中小学学校教育的角度,积极探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方向、方法和策略。

  新中国成立至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我国、我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学校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过度且片面地强调了智育,弱化且忽视了道德、审美、体育、劳动教育,而在事实上,脱离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智力本身也难以得到很好发展。

  全面发展理念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2500年前,“万世师表”孔子便是全面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者。孔子其人,品德高尚,博学多识,才艺双馨,思想深邃,理智发达,情感丰富又意志坚毅,其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教育思想和卓越成就很好的诠释了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论语·为政》云“君子不器”,孔子强调君子在服务社会的时候不能像一只器皿一样只有装载作用,不能仅有一才一艺,而要全面发展。在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孔子提出“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志与道,据与德,依与仁,游与艺”的主张,明确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人文、艺术、科学、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六艺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早期雏形。

学校教育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把传承华夏美德、培养核心素养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理念应通过课程建设予以保障和实现。学校课程结构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纵向课程指基础学科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个性选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横向课程指德、智、体、美、劳五大课程群,这里着重介绍后者。

一是构建德育课程群。包括主题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实践德育、生活德育、学生自治管理课程等。主题德育课程是把德育内容分配到12个月,每月一个大主题,大主题下分几个小主题,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操行评比、主题集会等项目实施。活动德育指开展“升旗仪式”“感恩典礼”“百日誓师”“春游远足”“走进敬老院”等文化、实践活动。生活德育指衣食住行方面就餐、就寝、清洁卫生、衣着打扮、物品收纳等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课程。学生自治管理课程,是在学校、学部、班级三个层面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机制,在自习、就寝、就餐、小组学习等方面实施自治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构建智育课程群。包括国家基础学科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国际教育课程、科技信息课程等。国家基础学科课程指按国家要求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等课程,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做强质量,在统考评估中出类拔萃。学科拓展课程指上述学科的延伸课程,如语文学科的海量阅读课程等,体现学科特色,培养学科素养。国际教育课程在教育教学中要融入国际元素,开设英语、日语课程,开展国际研学旅行,渗透国际特色文化,增进学生对国际环境的了解、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科技信息课程指开好科学与信息技术课,建设好“少年科学院”,开展好科技创新大赛。

三是构建体育课程群。体育课程群包括体育学科课程、阳光体育课程、体育选修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体育赛事课程等。体育学科课程指开好每周二到三节的体育课。阳光体育课程指包括激情跑操、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自由活动等在内的每天一小时阳光锻炼。体育选修课程指根据学生兴趣特长需要开设的武术、乒乓、篮球等选修课。心理健康课程是指包括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服务等在内的心理课程。体育赛事课程,指运动会、体操比赛、跑操比赛、足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

四是构建美育课程群。包括艺术学科课程、艺术选修课程、艺术鉴赏课程、艺术活动课程等。艺术学科课程指按国家、地方及学校要求开设的音乐、美术、形体等课程。艺术选修指根据学生兴趣特长需要开设的声乐、器乐、舞蹈、绘画、手工、书法、象棋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特长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艺术鉴赏指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艺术文化介绍、艺术作品展示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和教育。艺术活动课程,指开展学生艺术节、歌咏比赛、音乐节、个人艺术能力过关展示等活动。美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五是劳动教育课程群。包括学校劳动课程、家务劳动课程、社会劳动体验课程等。学校制定《劳动教育指南》,对学生劳动项目、劳动标准进行分段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学校劳动课程,包括学具整理、清洁打扫、洗漱穿戴、物品收纳、被褥折叠、教室花草种植、班级农场建设等内容。家务劳动课程,包括清洁打扫、房间整理、买菜做饭、衣物清洗、客人招待、花草种植、宠物饲养等内容。社会劳动体验课程指走进农场、果园、山川、原野等地,参观调查,动手体验,植树造林。走进社区、街道、公园等地义务劳动,捡拾垃圾、打扫卫生,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